。
荀彧適時進言:“明公,只需遣人入詔獄,一觀便知。卑下所料,董女並食母,具亡(逃)矣。”
“來人。”曹孟德從諫如流。
“在。”便有心腹聞聲入堂。
“傳命獄令,尋董女並食母。”曹孟德一聲令下。
“喏。”心腹領命自去。
荀彧、程昱,相視而笑,莫逆於心。只需確認無誤,便坐實其中有詐。待捉拿史夫人,拷問究竟。當可水落石出。甄下之危,可休矣。
來回傳命,查驗人犯,皆頗耗時。曹孟德,來回踱步。心中急切,可想而知。殺子之仇,不共戴天。本以為,乃出董承所謀,豈料竟是史侯陰謀。更佯裝不知,親來甄都。欲說曹孟德,廢董侯,保其復辟。卑鄙之極。枉為人主。
“報——”不料,若盧獄令渾身披血,親來複命:“稟司空,車騎大將軍,攜私兵,破詔獄。劫走安集將軍家屬。”
“大將軍欲謀逆乎!”曹孟德怒不可遏。
荀彧、程昱,亦始料未及。
“若盧,詔獄也”,“主受親戚婦女”。主官稱:“若盧獄令”。前漢時,隸少府。今漢光武裁此獄,和帝永元九年十一月,“復置若盧獄官”。本在洛陽,後遷甄都。
壞事,接二連三。
“報,車騎大將軍,將兵入宮。”
“報,車騎大將軍,擅發矯詔。”
不曾想。無膽鼠輩,車騎大將軍董重。竟做拼死一搏。先將家小,遣送入宮。再攜私兵部曲,攻陷詔獄。盡掠董承家小,一併入宮。而後封鎖宮門,挾天子以令群雄。又命人,四發矯詔,入京勤王。
“矯詔為何?”曹孟德,怒極反笑。
“誅……曹!”斥候,不敢不報。
目視荀彧,程昱,曹孟德,仰天長嘆:“事已至此,又當何為?”
“這……”饒是智多如程昱,亦一時詞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