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流金,毋庸置疑。譬如前日,皇上專開朝議。立婼羌郡,及婼羌屬國。鑿穿羌中道。可比大司徒上表,重鑿回中道。
沿途郡縣,必然復興。引北地鮮卑各部內附,亦是二全齊美。
皇上不禁慨嘆。日前,將作令蘇伯等人,還心憂頓遜渠開,再無大建。故上表,請開五百里蒼渠。豈料,長渠尚不及破土,皇上已連開,羌中、回中二道。若再算斜驅張掖之,胡羌枝道。何愁匠人無用,年歲虛度。
謂“居中守正”,居中而守正道也:“萬民皆安仁樂誼,各得其宜,動作應禮,從容中道。”
皇帝入關,從容中道之始也。
“三載築畢否?”皇上又問。
“三載足矣。”安貴太妃,據實已告。
“善。”皇上欣然言道。此時當知。九州之牧,趕在皇上君流前,遣使覲見。正因,“歲不我與”。
待皇上流徙十萬裡歸。萬事俱備,只等登壇封禪,振臂一呼。揮師百萬,克定中原。
九州之政,匯聚北都。皇上累日無休,逐條批覆。南宮少府,奉命制詔,傳達各州。
九九重陽臨近。北國千里稻香。
稻作之重,不容有失。雖官拜雄職,然一日守國中,需盡一日之所能。朝野上下,中斷朝會,如臨大敵。唯恐失之萬一。
亦因暫罷朝會。凡有要務,皇上必入瑞麟閣理政。若遇不決,則專開朝議。已成帝廷慣例。
話說,自少復祖爵,皇上一擲千金,討來“便宜行事”之權。勵精圖治,不疾不徐。悠悠二十餘載。府議變朝議,家臣升朝臣。方有今日季漢,吏治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