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此恩寵,只因薊王,乃世之豪傑也。何為豪傑?受恩必報,忠義兩全。千金一諾,九死未悔。謂‘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薊王身受陛下大恩,焉能不‘盡其心,竭其力,致其命’,輔佐幼主乎?”
“薊王行事,確與我等不同。”一席話令曹節,撥雲見日:“因廢長立幼,太過艱險。陛下才立薊王為輔漢大將軍,又使其握軍國大權。如此,方能與何進,分庭抗禮。昇平之年,承襲統業,長幼有序。何後外戚,終是陛下,心腹大患。”
一通百通。
一言蔽之:陛下立薊王,便為行“廢長立幼”開道。
“知子莫若母。”程璜笑道:“董太后,必知陛下心意。故才結好竇太后。竇太后本禁雲臺,今亦稍解,可行走南宮。此乃董太后,投桃報李也。”
果然,夾縫求生,死中求存。曹節嘆道:“正因永樂與長秋,二宮相爭。竇太后‘如下有泰山之安’也。”
程璜一聲嗟嘆:“亦如我等這般。”
曹節慘笑:“黨人未除,張讓、趙忠,豈敢內戰。若害我等,必被黨人‘鳴鼓而攻之’,不死不休也。”
說到此處,程璜忽問:“尚書令可知,前永巷令徐奉何在?”
“未可知也。”曹節如實相告。
“此人茲事體大,宜先行除去。”程璜言道。
曹節輕輕頷首:“我已盡知(詳見:《隴右·1.58夾縫求生》)。”
目送程璜自去。曹節眼中,一閃狐疑。
須臾,喃喃自誦:“‘不惜紅羅裂,何論輕賤軀;男兒愛後婦,女子重前夫(注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