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屏退左右,何後遂授機宜:“王莽不出,光武不興。董卓火燒西園在先,追殺朕母子於後。大逆弒君,罪無可赦。那時,薊王興仁義之師,兵發洛陽。撥亂反正,乾坤三定。都尉功在社稷,富貴榮華,享之不盡也。”
“太后……”李肅又驚又俱,亦喜亦憂。轉瞬之間,千迴百轉。一時竟口不能言。
“朕母子,以身噬虎。為大漢江山,略盡薄力也。”
再聞此言。李肅竟淚流滿面。太后交心乃其一。所行義舉乃其二。所謂“士為知己者死”。
‘想我李肅,位卑言輕,籍籍無名。何德何能,竟受此重託。’心念至此,李肅拭淚言道:“臣,敢不從命!”
何後又取錦囊相贈:“內有絹書,細說詳情。待薊王上洛,當呈於當面。內中詳情,一看便知。”後路亦留好。
李肅再無身後無憂。如何能不效之死力。
自屏後窺知一切。趙忠不由心生慨嘆。若無董卓之亂,真乃大漢帝后也。
此舉,可謂一石數鳥。
在明,待何後出逃,李肅雖快馬密報。董卓必不追究。
於暗,李肅懷揣絹書,待董卓事敗,呈於薊王,足可保全家小。
無論明暗,李肅皆會放何後出關。
放李肅先行打典。
何後車駕,不疾不徐,列隊出關。
便有守關兵士,攔下喝問:“車內何人。”
便有“千秋三師”之甘始,車下答話:“某乃甘始,攜家小歸鄉。”
“甘始,是何人也?某一概不知!車內人等,速下車答話。”守關門候,如何能知。
“放肆!”正是李肅,姍姍來遲:“京師仙人,爾等豈能冒犯。”
“都尉!”門候急忙行禮。
李肅目不斜視,近前行禮:“見過上師。”
甘始回禮:“平樂會一別,都尉別來無恙乎?”此語一出,眾皆瞭然。二人乃是舊識。
“上師何往?”李肅起身相問。
“欲攜家小歸鄉。”
“車內何人?”
“乃小女母子。”
李肅心領神會:“原是『甘夫人(注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