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為京,立麟子為帝,甚囂塵上。
東郭馬市,胡姬酒肆。
長信少府王斌,如約而至。
推門視之。房內一人,正負手而立。
聞聲回身。清秀通雅,君子之風。
然王斌絞盡腦汁,亦不知“故人”何來。
“豫州主簿荀彧,拜見少府。”
王斌恍如隔世:“可是守宮令?”守宮令,官名。今漢置,屬少府,掌管御用文具、尚書檯財物、封泥等。秩六百石。有丞一人。靈帝曾以其監修渠道。原任用士人,桓帝時,亦曾以小黃門充任。
荀彧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歸鄉,投入曹操麾下。二人乃是舊識。
“一別多年,少府無恙否?”荀彧笑道。
王斌慨嘆:“如文若所見,悲喜自知,苦樂參半。”
“請入席一敘。”
“請。”彼時王美人尚未母憑子貴。王斌亦是刀筆小吏。時過境遷,舊友相見,如何能不令人慨嘆。
賓主落座,先滿飲此杯。
王斌落杯相問:“文若,所為何來?”
“乃為天下興亡而來。”荀彧如實作答。
王斌輕輕頷首:“莫非,乃代主相約。”
“然也。”
“曹兗州,何所言?”王斌不置可否。
不料荀彧振聾發聵:“明公欲奉天子,詔討不臣。”
驟聞此豪言壯語。王斌略有失神。
須臾,這才正色相問:“曹兗州,不過一州之地,數萬兵丁。然洛陽周遭,陳兵二十萬餘。敢問文若,如何奉天子。又如何,討不臣。”
“洛陽困守八關,已成四戰之地。內憂外患,氣數將盡。”荀彧言道:“明公欲迎陛下,入兗州,定立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