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
“何人偷襲!”袁術拔劍而起,胡亂披衣。
“奮武將軍公孫瓚。”家將答曰。
“形勢如何。”
家將答曰:“甕城已破。”
“好一個,白馬公孫。”袁術捉刀在手:“傳令,死戰!”
“喏!”
待袁術領兵來援。北門廝殺正酣。守城二將,正是雷薄、陳蘭。二人皆豪勇之輩。公孫瓚數次攻上城頭,皆被二人殺退。
“將軍小心。”見袁術不避鋒矢,登城督戰。守軍士氣大振。
“無礙。”流失冷箭,被袁術揮刀擊飛。袁術,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後頗折節。舉孝廉,為長水校尉。身手不弱,亦有膽量。
時群雄環伺,敢率眾渡江,竊據淮南,亂戰之地。不可小覷。
話說。董卓壯年,亦有才武。旅力少比,雙帶兩鞬,左右馳射。可比袁術此時。心高氣傲,滿腔抱負。待年老體衰,心氣全無。亦如董卓築郿塢,公孫瓚造易京。袁公路,築淮南雄城自守,彼時已是冢中枯骨。
或有人言。二袁,色厲內茬,志大才疏。並無真才實學,算不得雄傑。然天時、地利、人和。譬如韓馥讓冀州,孫堅附袁術。四世三公,出身名門,人望亦可稱雄。
激戰一夜。天明收兵。
公孫瓚擊毀甕城,卻未能奪下城門。
袁術矗立譙樓,一夜未眠。麾下將士,渾身浴血,筋疲力竭。
“拜見將軍。”一眾僚屬,齊來拜見。
“諸位免禮,且與我同食。”袁術笑道。
群僚入座。
謂寢不言,食不語。見袁術,津津有味,從容自若。群僚亦各自心安。
風捲殘雲,飽食一餐。
袁術這才言道:“白馬公孫,不愧玄德同門。”
“昨日劉岱兵退,必是虛實之計也。”主簿閻象言道。
袁術笑言:“劉公山,知我必烹其兄,故引軍詐退,擾我軍心。白馬公孫,趁我不備,城下偷襲。”
長史楊弘進言道:“甕城已破,環渠被奪。且偏將軍等,皆領兵在外。城中守軍,不足三千。恐難力敵。”
偷看袁術面色,別駕韓胤,亦小心勸道:“將軍,當遷州治,避其鋒芒。”
袁術不置可否。笑問阜陵王相,名士許劭:“許相,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