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水患頻發,枝津亂流。散亂無序,枝杈眾多。又因地勢平坦,水流緩慢,乃至泥沙淤積。成惡性迴圈。
唯築堤鎖水,疏通河道,方能便利航運。無怪自條支城,便需更換駝隊。守相徐宣,乃社稷之臣。薊王以國事相托,自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薊王攜船宮坐鎮。
條支國政,有條不紊,加快推進。
守相徐宣,凡有不決,可稟明薊王當面。薊王或乾坤獨斷,或集思廣益。必有決斷。百萬奴隸,斬斷枷鎖。編為客籍。類比薊國客庸。只需滿十載,便可落戶。
吏治民生,林林總總。亦在全力案比上計。如何治國,薊吏熟能生巧,日臻完備。
此亦可知,輔漢大將軍幕府,人才濟濟。尤其軍市令樊章,並汝南六賢,多有舉薦。“大隱隱於市”,稍後人盡皆知。六賢頗有積功,故擇吉日。薊王加封六賢,“太中大夫”,秩比千石。靈輝殿中,得一席之地。皆大歡喜。
七城守令,並城尉等一眾屬吏,皆史上留名,無有泛泛之輩。
原先傭兵,薊王亦去偽存精,編為營士。安置家小,守備城池。並於百萬奴隸中,招募善戰者三千,亦編為營士。守備各處關津。再加四千漢軍主力,計萬人。合稱“條支營”。
領食薊國軍俸,條支營士,士氣大振。嚴加操練,毋論外戰如何,足可障道把關,居高守備。
治大國如烹小鮮。
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