恥之心。
俗謂“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何況時人重名。身受袁術,奇恥大辱。長塗二龍,焉能不臥薪嚐膽,報仇雪恨。
遍觀隸屬甄都治下州郡。幽、冀、並、涼、雍,五州皆出薊王兼督。餘下青、徐、豫、兗、荊,皆得其主。且州牧皆兼領將軍位。軍政一體。唯司州牧黃琬,無軍權傍身。劉繇此去投靠,可謂目光長遠。
“司州兵卒幾何?”太師高屋建瓴。
別駕刁韙,如實作答:“除黎陽營士,隨衛將軍入兗。尚有雍、長安二營,計萬餘精兵。”
話說,戍守京畿之營士,有黎陽營、雍營、長安營等。
雍營,屯雍縣,屬右扶風,主官為“扶風都尉”。長安營,屯長安,隸京兆尹,因其主官為虎牙都尉,故又稱虎牙營。
《後漢書·安帝紀》:“(延平四年)乙丑,初置長安、雍二營都尉官。”應劭《漢官儀》:“京兆虎牙、扶風都尉,以涼州近羌,數犯三輔,將兵衛護園陵。扶風都尉居雍縣,故俗人稱雍營焉。”
雍營並長安營,皆為漢安帝,延平四年所置。乃因西羌屢屢作亂,為護前漢皇陵,故在三輔置營士。
雍營、長安營、黎陽營。三處營兵,與南北禁軍類同,均是常備之軍。
先前,曹孟德拜騎都尉,領黎陽營。後為輕車將軍,拜兗州牧。遂攜五千黎陽營士渡河,今為衛將軍營中主力。黎陽營遂十室九空,營中只剩老卒戍守。後被薊國橫海艦隊,戈船校尉文聘所據。
聞絃歌而知雅意。
右將軍劉繇所求,必是雍縣、長安二處所屯,一萬營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