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互市。捎帶營城圩田,築路通渠。開山營,乃其精銳。足可障道據險。
山南諸國主,凡有所求,薊王無有不許。修築港津,通商互市。再立方國邸,互通有無。如此。二江流域:右通枝扈黎大江,左通央恰布藏布江,二江對流,南下交匯,直通外海,共組“丫”字型主航道,被薊王命名為:“兩岐道”。
號“兩岐三通”。
盤恆數日,薊王重返華氏城。
先前,薊王萬里上表,日夜三千里,呈送甄都。
除薊王表奏。隨船所載,天竺奇珍異寶。更林林總總,擺滿大殿。金光刺目,珠光耀眼。滿朝文武,紛紛以袖遮面,竟不敢直視。
饒是董侯,亦漲紅小臉。細看使者上呈禮單。越聚越多,驚心動魄。
實難以計數,天子這便問道:“薊王奉金幾何?”
大行令虞良,伏地答曰:“折錢十億。”
此言一出,滿殿驚呼。
十億,乃薊國一年獻費。更是甄都朝堂,全年資費。
“薊王大勝乎?”天子當有此問。若非大勝而歸,豈得如此鉅富。
“然也。”虞良再答:“下臣來時,主公已攻滅阿逾陀,據北天竺十餘國。”
“一戰滅十國。”少年天子,不由心生嚮往:“薊王表奏何在?”
尚書令桓典,奉書出列:“回稟陛下,薊王表奏在此。”
原來。薊王自遣使入朝,又六百里加急,傳書尚書檯。
雖身居高位,然卻恪守君臣之道,有禮有節。
換言之,薊王何所求,王太師已先知。
董侯笑容更盛:“且奏來。”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