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長住,就讓他們這麼想,心裡也放心些,免得以為姨在外面孤零零的無依無靠,沒人照顧。
唯一不好的是,以後你可能要幫著演戲了,因為他們肯定會經常打電話過去問的……”
貌似也有道理。
老一輩的人思想都比較保守,大多認為女人沒有男人難以生存。
如此,不如將錯就錯,讓他們去誤會,也省得成天在家擔心。
想通這一層,吳棟也不再介懷此事。
跟周邊很多鄉鎮一樣,大竹鄉地廣人稀,地勢高低起伏,多丘陵山巒。
之所以稱之為大竹鄉,乃是因為這裡耕地稀少,漫山遍野可見竹子,而此等情形,又以甜姨老家所在的五組為最。
“其實以前這裡不叫大竹鄉的!”
“記得上初中的時候,這裡還是單獨的村子,叫三合村。
後來因為村裡戶數太少,上面為了方便管理,所以就把幾個同樣情況的小山村合併,於是就有了現在的大竹鄉。”
“你看,其實這裡很美的,哪怕是冬天,依然秀麗清幽。
而一旦到了春夏時節,這裡的竹筍啊,還有竹林裡的野雞啊,都是村裡人的最愛。”
“竹子也是好東西,從前村裡好多人就靠編竹蓆做竹筐維持生計,不過現在不行了,現在,都出去打工!”
“……”
縱時移世易,山裡的一草一木,而今皆瞭如指掌,如數家珍。
儘管三合村已經不存在,變成了而今的大竹鄉五組,和真正有那段記憶的人,依舊喜歡以三合村村民自居。
聽著那輕快中又略帶感觸的話語,吳棟好笑:“甜姨,話說你該不是打著尋豬草的幌子跑來故地重遊的吧?”
玩笑話,倒也不是無的放矢。
原因很簡單,萬木凋零的時節,儘管也不是沒有豬草,但著實太少,走了這麼遠,一筐子才裝了不到一半。
甜姨倒也坦率,聞言痛痛快快就承認了。
“被你說對了,姨就是想來看看小時候長大的地方。”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是幾十年。
還記得那個時候,因為老師一句好好唸書就能走出大山,我就拼了命唸書,後來才發現,離開容易,回來卻難。”
“都說故土難離,現在要我說,其實人這一輩子,最容易離開的就是故鄉,最回不去的,也同樣是故鄉。
少時意氣風發,一心只想著去外面闖蕩!
等在外面站穩腳跟,想歸來時,突然發現,其實已經回不來了。”
“事業,朋友,愛人,孩子,種種種種,羈絆之下,故鄉就成了最遙遠的地方,明明近在咫尺,卻只能在夢裡回想!”
“就像現在,雖然回來了,可又能呆多久呢?
說到底,山還是那山,水還是那水,只是,我,卻已經不再是少年時無憂無慮的我!”
“……”
故鄉是一種情結,年輕的時候不懂,等懂的時候,已經老了。
彷彿在寫詩一樣,這話題一說起,不知不覺,甜姨就說了很多很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