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直觀察人們模仿的情況,看到許多超出他預料的成果出現,他也十分驚訝。
他煮東西吃,耗費許久才研究出來的最佳火候,傳授時更是嚴格無比,可傳出去後,資訊失真,人們反而研究出了慢燉,長燉,幾分熟這樣的概念。
他去嘗過,和他研究的最佳火候雖有不同,卻也別有一番風味。
這些新出現的事物,比他傳出去的更多。
他不僅不需要再往外傳授經驗,還可以從人們那裡學習經驗。
比如他現在,就在學習一個圓盤製作。
起初,只是有人用石頭磨圓滾著玩,有人坐在圓石頭上,隨著石頭滾動而移動。
隨後,就有人腦洞大開,用兩個圓石頭組合起來,在中間打個洞,用木棍穿起來,人坐在木棍上,用腳撥一下,石頭就可以滾去好遠。
只是這樣比較磨屁股,久經苦惱的人用一塊木板隔開木棍,讓木棍在木板下轉動,免去磨損屁股的麻煩。
事情的發展往往出乎預料,兩個輪子不夠玩,人們做出四個輪子,用木板連線起來,幾人分批玩耍,一會兒負責坐在木板上,一會兒負責拉輪子。
正行走在其他村落,看到的時候,已經有人拉著輪子到處跑,和好友們互相拉著玩。
他新奇萬分,叫人帶來一頭馴化的牛,讓牛來拉車。
正的出現,引起許多人圍觀,傳說中喜歡到處亂跑的首領居然來到他們部落,誰都想去瞅一眼。
牛拉來後,正親自坐在牛車上,讓牛拉著他跑。
看著牛拉著車跑得飛快,圍觀的人們都驚呼起來,誰能想到部落年輕人的玩具還能這麼用。
有好事的,在牛車經過時,一個閃身跳上牛車,感受著不用走路就能移動的快感,坐在牛車上大呼小叫。
其他人也按捺不住,紛紛跳上馬車,要體會這種感覺。
一番熱鬧之後,正跟著做牛車的人學習,幾番改良,把石輪改成圓木,又加了一些斜撐加固,牛車跑得更快,拉的人更多。
有個機靈的,將圓木輪子中間鏤空,只剩下斜撐支撐的圓,沒想到輪子竟然不垮。
這減重減得十分瘋狂,立刻有人把牛車上的木板切成幾根木條,用木條連線車輪,原始牛車就出現了。
正十分高興,駕著牛車往各個部落趕,每到一個部落,引來人們圍觀之後,還邀請人們和他一起試駕牛車。
就這樣,他走到哪裡,就把他從各部落學到的東西帶到新的部落。
他沒有強行要求人們學,他發現,強行要求人們做的,人們往往不願意,反倒是人們自願做的,做得都很好。
所以,每次到新部落,他都是展示自己,然後對感興趣的人傳授他們感興趣的東西。
正遊歷諸多部落,見識過許許多多部落風俗,一些有害的,他不理會,有益的,他就總結起來,形成自己的生活習慣,然後不經意展現在人們面前。
於是,人們慢慢開始喝熱水,穿麻衣,穿草鞋,洗臉,刷牙,扎頭髮,洗手、用筷子,用碗、用鍋,吃熟食,洗澡...
短短十年時間,在正的部落範圍內,人們悄然習慣了這些日常,不用碗吃飯就不對勁,不用筷子就不舒服,生吃更是感覺野蠻。
不洗澡的人,會被人遠離,不穿衣的人,會被人嘲笑。
於是,哪怕再窮的人,身上也要穿的乾乾淨淨,再打不上獵物,吃糧食也要有幾滴油煮。
方圓五千裡數萬個部落,人們模仿正的口音叫法,圓形的木盤叫輪子,牛拉的木盒子叫牛車,馬拉的叫馬車,吃飯的石凹叫碗,夾飯的兩根木棍叫筷...
無形改變之下,五千裡內,一個部落的人去往另一個部落,不會有太多陌生感,人們衣食住行完全沒有多大區別。
漸漸地,大家也熟悉起來,看到一樣的髮髻、一樣的衣著、一樣的生活習慣,會感覺親切,似乎大家都是一家人。
見面互相問好,看到有困難的人伸手相助,碰到性情相投的人更是能一起吃肉,有老人大家會共同扶持,有遺孤大家會共同撫養。
因為,這些事,都是正在遊歷住部落過程中,一直在做的事。
人們不需要理解為什麼,也不必知道有什麼好處,因為正在做,他們跟著正做就是了。
“正是比我們聰明的人,他都這樣做,我們為什麼不跟上。”
有人不解,想詢問當地部落的小首領,被小首領狠狠教訓了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