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火箭航道(1 / 1)

標準化、元素化的流程之下,“一期工程”往往只需要三四天的時間就能完成。一期工程隊離開之後兩週內,“志願者”就能就位。他們就位之後,大量的物資就會從周邊的其他海上城市以及浮島之上快速調集,以在30天內完成第一座“鋼鐵浮城”或“海上城市”的構造。 這樣的城市一旦建成,來自龍淵軍團的指揮官就能以鋼城軍團的身份消耗水晶直接為它植入一座指揮中心,從而形成一個海洋牧場的核心節點。 有了這樣的節點,就可以藉助水晶的力量快速開發附近的海域,不斷複製擴建作業團隊,大規模開採基礎物資,尤其是元素物資,用以供應浮島雲層上翻天覆地的新變化。 不過最關鍵的是,節點建立成功之後,規模化移民就可以開始了。 大量移民的支援下,節點城市可以慢慢發展成超大城市,足以掌控相當大的一片海域。 對於鋼城軍團突然發動的海域大開發戰略,處在“上風處”的帝國勢力和黑翼軍團陸續派出使團進行質詢。 不想節外生枝的老哥,安排前元老家族的人和他們接洽並“引薦”一批海上城市的負責人和他們簽訂了元素物資供應協議。 明確告訴他們,鋼城軍團在海上建立定居點,求的是財,是為了容納更多的“冗餘島民”。 那些海上城市,不會永久佈置飛行艦隊,也就沒有威脅浮空雲層的能力。 “這都只是權宜之計,他們現在不發作,是沒探到我們的底,海上的新城也並沒有深入他們領地太多,打鐵還要自身硬。” 得知情報的麥海東給他們下達了明確指令,要求他們放棄和平幻想,馬上開始大規模建造各個等級的飛行戰艦。 鋼城軍團軍團駐地總指揮部。 “都說說自己的看法吧,時間緊急,都不要藏著掖著了。”手指敲了敲桌面,主持會議的老哥沉聲說道。 “接觸面太廣了,我建議馬上調集內部的部隊前往邊境,同時在各個巨型浮島的神蹟建築內開工建造驍龍戰艦,前線可以多造游龍戰艦。足夠的數量是必須的,咱們兵員充足,他們拼不過我們。”袁紅兵忍了好久,早就想要大規模擴軍來幾次硬戰了。 “大規模造艦不可取。我們現在還沒有把鋼城軍團轉化成龍淵分團,這邊的科技相比主團科技還是差了點,早得多,虧得多。更何況,大規模軍事調動容易引起朝霞帝國的疑心。”即便親臨戰場許久,馬昆做事依舊還是以穩為主,做事風格一向尚儉、尚穩。 “遠征型號的驍龍戰艦我們現在就能批次建造了,一些現在水平不達標的精密模組,可以高價從小山那邊的貿易站購置。”張寧為此已經準備了很久,許多相關科技的轉移就是利用她自己的個人指揮部完成的。 話說到這裡,草案基本就算擬定完成了。 銀河見此也提出建議,“購置高階模組的賬款支付模式,不如使用中小型的浮島,既不扎眼,也能把軍團長的神蹟指揮部一直建到咱們和帝國、黑翼的邊界上。這樣甚至還能提前完成聯合作戰的設想。” “河河說的對,我們還要提前建好火箭裝卸站和火箭航道,這個專案我已經試執行七十萬公里了,成本基本可控,下降了很多了。”大R這時也興奮起來。 “好!速度就是戰鬥力。我建議,計劃框架如下……” 老哥一頓操作,用會議影像儀展示了自己剛剛模擬出來的行動方案框架。 鋼城軍團整個龐大的領地內部,此時已經不存在成規模的家族武裝、指揮官武裝等,原本要用來“鎮守地方”的戍衛艦隊就解放了出來。 計劃的第一步,就是把這些戍衛艦隊中的精銳戰艦和精銳人員調往鋼城軍團的邊境地區,剩餘戰艦和人員就地轉為預備役輪訓的教導部隊。 同時,在各地興建“火箭航道”。這種航道,以各個“火箭更換港”為節點,可回收運載火箭為運輸工具,構建出以火箭運載為主要運輸方式的長途運輸線。 各個火箭港之間的航行距離大致在5000公里~公里之間,飛船可以在火箭港裝卸運載火箭,然後用火箭來進行快速移動。 遠征款的驍龍戰艦,每次裝載火箭之後的飛行距離是公里到公里之間,一次靠港裝卸的平均耗時可以保持在2小時以內,這樣的話,最多4小時就能飛行公里的樣子,平均飛行時速是公里。 這樣的速度,從鋼城軍團的核心區域抵達同黑翼軍團的邊界,三十多萬公里的路程,耗時也就22小時左右,當日到達! 有這樣的調動速度作為底牌,老哥就放心大膽地只在鋼城軍團的核心區域專心建造遠征款的驍龍戰艦——Y型驍龍戰艦。 計劃的第二步,是用“積極備戰”但是“困於能力”的表象,讓黑翼軍團或帝國,挑起和鋼城軍團的武裝衝突。 當然,那些海上城市的防守力量一定要夠硬,硬到讓他們深感無從下手。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