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裝甲戰士們的迅猛進攻下, 龍淵軍團進攻的速度遠超鋼城軍團。 進入戰場五天時間, 龍淵軍團已經完全拿下了第一個群島,並在中央群島擁有了上萬座城市, 另外兩座群島上也都擁有了自己的前進基地, 鋼城軍團卻剛剛拿下第一座初始等級40級的“群島首都”, 這座群島的十餘萬座城市他們也沒有完全掌握,至少四萬座城市還在進行積極的反抗, 不過大部分重要城市都已經牢牢把控在他們的手中,這個群島的統治權也算是落到他們手裡了。 拿到這座城市的統治權之後,鋼城軍團的目標也放到了中央群島。 幾代人的開發之下,他們非常瞭解初始等級就有50級的王座城市有多恐怖, 尤其,這個戰場中的所有鷹城在戰場開啟的那個時刻就被解除了一應限制, 按照估算,現在王座城市應該已經提升到了53級以上, 加上六座軍事區、四座超級港口, 其爆兵能力,沒有經歷過的人永遠無法想象。 初次探索中央鷹城,鋼城軍團出動了一百餘艘中型飛行戰艦和五艘重型飛行戰艦、十二艘飛行後勤艦。 和鋼城相比,它們的移動速度更快,編隊巡航速度能夠穩定在每小時四百多公里, 應該、可能、也許,能在三十個小時內登陸中央群島? 近萬公里,甚至上萬公里的海域,想要直接跨越是非常困難的, 即便是續航時間長達四五十個小時的飛行戰艦,也得找到一些用以定位或保障後續補給、應急停靠的島嶼, 所以一路上,免不了要耽擱些時間來佔領和改造一些島嶼。 至於攻略其他群島…… 還是不費那個事了。 供應一個遠征軍團就夠讓人頭疼了,再來兩個,還不把人給逼瘋? 而這也是莊小山幸運的地方。 他有馬歇爾,還在一次次戰爭中為馬歇爾打造了一整個後勤發展、運轉系統, 又有著越來越多的水晶可以拿來揮霍,培養了越來越多的後勤官員, 甚至在大筆的投資之下獲得了後勤官員的培養流程, 這次戰場才進行到第五天,就已經培養出了二三百名自我覺醒的後勤官員,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官員只會越來越多, 畢竟後勤官員的覺醒非常依賴施政經驗和政績的積累, 而這兩項是越發展到後期,供應越足。 加上莊小山那誇張的經濟策略等級, 在馬歇爾的全力運作之下, 只是剛剛統一沒多久的“一號群島”,其後勤產出就已經隱隱超過整個戰場產出的一半了。 而莊小山之所以能夠支撐三個遠征軍團, 真正的原因還是作戰模式的不同。 在遠征軍團中,真正核心的戰鬥力,除了飛行戰艦和高階戰機, 衝鋒在一線的主力其實是裝甲戰士和搭配給他們的“炮灰無人機”。 對,那些無人機就是炮灰,量大管飽、實惠廉價才是硬道理, 這一點跟鋼城軍團區別挺大的, 他們的無人裝置是一線作戰的中堅力量,造價當然不會低, 作戰風格也略顯保守,尤其在應對系統勢力時, 推進速度很多時候都受限於降低戰損的戰略考量而無法被壓榨到極限。 莊小山始終堅持,在戰場的初期,速度就是一切, 只有快,快,更快,才能給自己打下更深厚的基礎, 才能在後續無可避免的消耗戰中取得優勢。 果其不然, 當鋼城軍團的遠征軍抵達中央群島的時候, 龍淵軍團的空軍已經遍佈中央群島的四個可以成為“大陸”的巨島, 若非王座島方向時不時湧出的超級噴氣機、超級轟炸機和海岸線上一時難以處理的超級戰艦,這會兒已經在籌劃進攻王座島了。 最早發現鋼城軍團飛行艦隊的,正是龍淵軍團的海軍水上飛機部隊。 面對這樣一支龐大的艦隊, 葉菲莫夫透過負責目標區域的直屬將領直接下達了主動出擊、層層阻滯的命令。 空軍將士們很好地執行了阻滯的指令, 游龍戰艦和噴氣式戰鬥機利用自己速度快的優勢, 集中兵力、以多打少、以快打慢, 在鋼城軍團距離一千公里的地方開始阻擊, 第一戰就以十二艘游龍戰艦、七十餘架噴氣式戰鬥機集中攻擊鋼城軍團遠征軍前出開路的六艘先鋒戰艦, 首輪攻擊命中其中四艘,重傷一艘, 隨後兩輪攻擊擊落全部四艘戰艦,然後揚長而去。 自身的戰損只有九架噴氣式戰鬥機, 實在是這些戰艦的火力過於密集, 尤其是大型自爆空戰火箭,一發爆炸就能形成半徑400~1000米的龐大彈幕, 形成的震盪波也相當厲害,戰鬥機只是被衝擊波掃中就會短暫失控。 雙方正式接觸後, 鋼城軍團的遠征艦隊就展開了戰鬥隊形,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