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系主戰坦克最主要的防護力量來源, 是加裝的反應式護甲片, 這玩意可不僅僅能在主戰坦克上使用, 除了超重坦克沒必要, 什麼重坦、中坦、輕坦, 就連大部分殲擊車和部分其他裝甲車輛都能夠加裝。 而這種護甲片的生產級別在降低效能之後, 只要17級軍工廠就能夠批次生產了, 這可就嗨了, 沒得說, 組織資源敞開了造吧! 17級軍工廠而已, 現在都已經擁有五十多座了, 棋盤計劃中, 20級的城市可是要有近千座的, 這些作為棋盤節點的城市, 都會提升到20級甚至更高。 現在這座將級戰場, 其大陸的面積大致剛剛超過兩億平方公里, 擁有城市超過十萬座, 雷火戰隊開局如此順利, 到現在已是奮戰了三天之久, 即便佔了不少便宜, 也只才佔有一千多座城市, 距離征服戰場還很遙遠。 不過現在將級戰場的節奏本來就不會很快, 就連帝國的四個鷹城勢力也不能完全掌握所有地方, 每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地方就會有一個帝國勢力的大的方面軍, 初期時鷹城的直接控制範圍也很難超過七百公里半徑, 現在城市級別普遍提高, 空軍規模變大之後, 鷹城的控制範圍也還不到三千公里直徑, 雷火戰隊現在所有的一千多座城市, 其中有近五百座是四大集團軍沿途攻略下來的“路線城”, 現在基礎穩固, 正是大舉進攻的時候。 命令下發之後, 短短一小時, 新攻佔的城市就高達一千七百多座, 其中有三百多座的早已盯死的16級以上城市, 其他大都是15級左右的“分城”, 第二個小時, 攻佔的16級以上城市有一百五十三座, 其中一百一十二座是“棋盤計劃”中的目標城市, 其他一千九百多座城市都是部隊沿途攻佔的“小城”。 空軍的發展尤為迅速, 作為攻城拔寨的先鋒力量, 攻擊機每小時的產量高達3600架, 加裝了外掛護甲片的T34則多達一萬多輛, 用曼施坦因的話來說, T34和伊爾攻擊機, 就是陸軍的麵包和土豆…… 作為制空權的核心力量, 噴氣式戰鬥機每小時產量還是隻能保持在12架左右,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每個軍團只能有一座軍團城, 軍團城的升級和裝備製造還都不能秒進度, 這就很無奈。 但作為補充, 野馬戰鬥機的產量高達每小時1200架, 獵鷹戰鬥機也有每小時300架的產量, 這是為了保持制空權。 以帝國勢力的發育速度, 每個鷹城集團一小時大致會新增一千架各式戰機, 也就是莊小山仗著水晶多, 在中央鷹城庫庫秒進度, 才能保持制空權的優勢。 瘋狂推進四個多小時, 雷火戰隊的領地已經擴大到了近萬座, 同時也把東南鷹城給圍了個水洩不通。 終於學聰明的東南鷹城不再讓空軍單飛, 而是配合四百多萬陸軍集中力量向著西邊突圍, 突圍力量中, 他們配置了三千多輛超重坦克和上萬輛重坦、超過十萬輛輕坦、中坦, 各類火炮更是多達三十多萬門, 搭配超過五千架各類戰機, 堪稱是前所未有的強大軍團。 可在莊小山以五座各擁有三套“陸地巡洋艦”鋼鐵炮塔駐守的城市組成的防線前, 依然被迫停下了腳步。 兩個多小時後, 依靠鐵路的快速轉運, 曼施坦因集結起來超過一千輛主戰坦克、近千輛重坦和上萬輛T34, 配合三萬多輛輕坦向敵軍發起反攻。 好容易等到雷火戰隊離開炮塔火力範圍, 帝國軍當然毫不示弱地進行對攻, 他們相信, 只要重創了這支裝甲兵團, 他們就能夠爭取到足夠的時間生產出更多重灌備。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 綿延一百多公里的戰線上, 帝國軍的超重坦克如中流砥柱般頂著炮火向前穩步推進, 可就算不提那上千輛披著“鱗甲”的“長鼻矮子”, 明明只是掛了一些甲片的虎式重坦居然也能硬扛十幾發虎王超重坦克的88毫米坦克炮破甲彈? 這也罷了, 誰來解釋一下茫茫多的T34怎麼也能硬扛幾發超重坦的炮彈了, 那數不清的輕坦,又是怎麼穿過動輒萬炮齊發的鋼鐵戰場的? 坦克軍團大戰的同時, 曼帥派出超過兩千架的攻擊機席捲而來, 帝國軍方立刻派出了五千多架輕型、重型戰鬥機和沒有掛載炸彈的攻擊機前來攔截, 可葉菲莫夫等的就是現在,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