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上,每個“貿易站”都要有獨立遲滯一個浮島世界指揮官的能力。 這就要求它不僅要在高階武力上能夠壓制30名左右的高階神武士和近萬名普通神武士,還要扛得住數百上千艘飛行戰艦的轟炸,地面部隊要能夠保證一座大型島嶼的地面防禦。 雖說在戰鬥裝甲、生物科技等優勢項加持下,不需要拼數量,但數量少了肯定不行。 曼施坦因給每座貿易站設計的檯面上的配置是五名大騎士、三十名騎士,威龍、驍龍戰艦六十艘,陸戰精銳十個師。實際的準備中,這些騎士都將會是大騎士,另外還要有超過三百名騎士隱藏在戰艦和陸戰隊中。 如此算下來,龍淵軍團只是驍龍、威龍這樣的主力飛行戰艦就要準備六十萬艘,游龍戰艦至少也要在百萬艘以上。空騎士、裝甲騎士等騎士,也要準備一千萬名左右。 為了完成這樣一個計劃,莊小山幾乎要把軍團駐地的所有軍事領民和大部分後勤領民都轉移到浮島世界來。 這個龐大的軍事集團需要的後勤供應,就落在了已經初具規模的海洋牧場上了。 在莊小山的水晶、馬歇爾的策略雙項加持下,海洋開發局麾下的海洋牧場發展極快。最早的一批海洋牧場,已經開始批次培養風系和水系元素武士,出產的水元素資源更是整船整船運往浮島之上換取需要的各種其他資源。 出乎莊小山的意料,這些能夠在殘酷的海洋環境中長久生存的海賊和飛賊,大部分人都有元素親和,尤以風系和水系居多。恰好海洋牧場本身就能生產這兩種元素資源,基本都能就近獲得培養,其他元素系的人才,就只能等待來自福特島商行的資源扶持了。 這些近乎無限的元素武士以一個誇張的速度湧入莊小山的體系之中,對資源的消耗速度非常快,要是沒有海洋牧場計劃的提前實施,以福特島的體量,早就被拖垮了。 海洋牧場得天獨厚的環境,使得它們在擁有一定的神蹟生產建築之後,水系和風系的元素物資產量極為豐富。 尤其是水系元素物資,這麼多年積累下來,只是牧場第一批開發的淺海區域就足夠開採數十上百年。 風元素物資沒有多少礦藏可供開採,和浮島比起來當然有著不小的劣勢。不過只要把風車建起來,全年無休的海風自然會推動它們源源不斷的生產風元素結晶等元素物資,持久的積累下來,產量相當可觀。 除了水元素礦產和海風這兩種資源,海域的生物資源也十分豐富。 最先得到開發的是淺海區域,海洋開發局在最開始的時候,在這裡大規模培育“餌料”,用以吸引大洋中的經濟魚類,撈出來就是大把的資源。 這樣痛快的時間不會太久,最多一個多月產量就會極速下降。這時就要放養魚群和各種超凡生物了,它們會很快填補前期大規模捕撈形成的貧瘠漁場,然後在“牧民”的引導或驅趕下慢慢走向深海。 走在這些牧民前面的,是戰艦保護圈內的有組織的深海漁夫,他們會使用各種漁業裝置和元素之力,尋找並大肆捕撈各種海洋漁產。在生物科技的加持下,撈上船的所有漁獲都不會浪費。要麼變成元素物資,要麼變成食物或飼料,最次的也會被利用起來轉化成生物能源,成為龍淵軍團征服大海的重要基石。 因為高科技裝備和元素之力的深入開發應用,這些深海漁夫的捕撈破壞性極大,收穫不菲但持續性不強,在同一個區域作業一週左右就會離開,給後面的牧民留下一片海洋生物稀疏的牧場。 不過在洋流的作用下,深海區域的牧場不是靜止不動的,其他洋流也會帶來新的魚群和掠食者。好在牧場的主要產出物大都是同為掠食者的超凡生物,其中一部分可以產出元素物資,大部分是純粹的超凡掠食者。在牧民的驅使甚至指揮下,新來的掠食者對牧場的威脅並不算大。 至於那些被稱為海洋天災的深海巨獸,只要出現,就會被迅速趕來的牧場獵殺隊叢集獵殺。這些海賊口中的天災巨獸,在海洋開發局的清單中,是不可多得的海洋饋贈。無論是作為研究樣本使用還是馴服後作為牧場的新成員都是大賺特賺,哪怕單純打死分屍,產出的超凡資源也能前往浮島換取海量的高階物資。 前期的那些海洋牧場,幾個月的經營之下,開發出來的深海牧場大都開始了批次產出。其中量最大的,就是超凡漁獲的可食用部分。 這種超凡肉食,是所有浮島軍隊都在不限量收購的必備食材。其不但能夠快速補充元素武士和神武士的戰鬥消耗,長期食用還能逐漸提升身體素質甚至是對元素的親和度。 除了超凡級別的肉食,這些漁獲的個別器官、部位,本身就是能夠在浮島世界大規模應用的超凡物資,部分專門養殖用來產出超凡物資的魚群更是可以產出大量的財富。 除了這些,日漸成熟的深海牧場還會規模化產出龍淵軍團已經普及使用的“生物元素能源”。這些能源產自一種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