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總參部的分析意見, 海軍部馬上展開了新一輪行動。 第一個波次,是大規模的釋放洋流偵察裝置, 這些自帶資訊收集器的簡易偵察裝置被以各種方式投放到洋流中, 針對各個層次的洋流進行伴隨式情報收集, 因為採用了塑膠擬真外殼、觸發式開關機系統、自發電系統等技術, 它們可以長期收集儲存各種資訊,並在遇到情報收集裝置時釋放定位資訊便於收集。 除了這些偵察裝置, 海軍還大肆投放含有隱形定位器的特定餌料,並吸引敵軍的巨型生物吞食。 除了餌料,還開始培養特定的寄生生物,比如藤壺類、牡蠣類等, 這些寄生生物不見得能夠形成殺傷,卻能夠有效破除巨型海怪的“隱形塗層”,還可以降低它們的行動速度。 總之,除了動用大批偵察裝置收集洋流資訊和海洋巨獸的行動資訊之外,他們還動用了目前所有能夠應用的大規模“生物武器”進行嘗試, 別說藤壺、牡蠣等臭名昭著的海洋寄生蟲了,就連馬尾藻都拿出來了, 當然,這些馬尾藻可不是培育出來給人加餐的,它們的特性是超快繁殖,並且過濾積存海水中的重金屬之類, 這次放出來的馬尾藻,是和加了料的仿生浮標一起投放的。 理所當然的,這些“小兒科”的生物戰,對水世界指揮官團隊是無效的, 他們只是略施小計,就輕鬆破解了這些生物戰招數。 但透過這一輪交手, 馬歇爾麾下的參謀團還是判斷出了敵人的戰略佈置, 他們的後勤根基,除了“沿海漁場”之外,還有囊括幾乎整個海域的“海洋牧場”。 如果說沿海漁場是物資豐饒的大糧倉,“海洋牧場”就是取之不竭的聚寶盆。 他們採用規模化漁業設施和系統化管理體制, 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態環境, 人工放流海洋生物,進行有計劃和有目的的養殖、管理和收穫, 那些海洋巨獸所擔當的角色,不僅是核心武力擔當,更是“牧犬”和“高階牲畜”, 而水世界真正的核心武力,則是海洋巨獸層層保護之下的海洋牧者、海洋武士。 當然,別說海洋武士了,海洋牧者也是數量極其稀少的存在, 水世界大部分的人力都集中在了水上城市裡, 他們在海上的行動也更多是使用的各種飛行器,畢竟它們的速度怎麼都要比海洋巨獸快得多。 實際上,因為海洋巨獸的成長時間和行動速度, 水世界的指揮官們在戰場中極少能做到征服戰場, 這座元帥圖內的水世界指揮官戰隊也只是因為長久以來的連勝而被提高了隱藏分所致, 他們自己的指揮官軍銜也都只是上將而已。 龍淵軍團海軍這次大規模行動, 隱隱已經鎖定了他們水上城市的位置, 這讓他們非常被動。 城市可以想辦法儘快換個地方, 可海洋牧場不行啊, 且不說那龐大的已成氣候的漁場資源, 只是那些行動速度只有20到50節的海怪,就難以割捨。 沒有這些海怪,水上城市就失去了最大的依仗,如何面對別人遮天蔽日的空軍? 是的,海怪的防空能力很強, 這話聽起來挺怪的, 實際上,正是海怪們禁絕了敵人水面航母的靠近, 才使得水上城市的敵人無法對它發動大規模的空襲。 海軍這邊進行著試探,那頭司徒登特已經再次發起了對濱海城市的突襲。 這次的突襲不再是小打小鬧,而是採取彈性佔據的方式。 拿下城市之後仍然會第一時間搬空資源和人口, 但卻不會直接放棄佔領, 非要等到水世界反撲過來的部隊達到一定規模才會撤退。 擔任突襲先鋒任務的特別突擊隊,從五支擴編到了十二支, 倒不是不願增加更多, 實在是大騎士數量不夠分的,這些核心精銳中的大部分正在中央鷹城戰場大展神威。 司徒登特這次襲擊沒有暫停,一波一波如海浪般經久不息, 硬生生拔掉了水世界指揮官在大陸上所有的落腳點。 就這還不算完, 他還把特別突擊隊分派到了各個大中型島嶼, 用類似的戰術硬是逼得敵人徹底縮到了大洋之中。 折騰這麼久,海軍的海上堡壘也紛紛下水。 一次性出動了三座以海上移動堡壘為核心的大洋戰鬥群, 他們的核心是裝配有大量電磁軌道炮和噴氣式戰機的移動堡壘, 裝備了大量綜合補給艦和電磁炮驅逐艦。 這些驅逐艦上全都裝備了智慧高爆魚雷和深水炸彈, 除了多功能電磁炮就是反潛武器,滿滿都是對水世界武備的惡意。 三支艦隊進發的目標直逼對方海洋牧場的三處洋流節點, 佔領這三處之後, 他們以洋流為核心的海洋牧場經營體系將被切斷開來,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