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並不急著結算戰場, 曼施坦因完成了對三方鷹城勢力的分割後就開始穩紮穩打, 把大部分 精力投入到對騎士們的培養上, 無論是個人戰力還是戰術指揮能力、戰略執行能力, 全都要進行理論學習和實踐驗證。 最忙的人是葉菲莫夫, 終於得到授權和支援的他,幾乎要讓空軍統治整個戰場的每一寸天空, 僅僅用於空域巡邏預警的游龍戰艦就規劃了2500艘, 用於大陸空中戰鬥的飛行戰艦更是規劃了1200艘游龍戰艦、360艘驍龍戰艦、40艘空中堡壘。 除此之外,還有專為海軍批建的數百艘和上百艘專門針對水世界指揮官的飛行戰艦。 當然,這麼龐大的數量,累死馬歇爾也不可能在戰時給他湊夠, 在滿足了同水世界指揮官“會戰”亟需的數十艘飛行戰艦之後就沒有再給海軍配置飛行戰艦, 所謂的空域巡邏預警戰略,他更是壓根沒同意, 倒是四大飛行艦隊的規劃得到了他的支援,但截止到戰場第七天也只是滿足了其中60%的建造計劃,缺口大部分都是游龍戰艦。 不是馬歇爾不支援,實在是空軍缺口太大了, 整個元帥戰場超過3.6億平方公里的大陸面積,近三十萬座城市, 敵人的手中僅戰鬥機數量就超過五十萬架,其它各類戰機不少於百萬架的規模, 就這還是龍淵軍團的空軍戰力遙遙領先,在一場場戰鬥中不斷在削減敵軍戰機數量, 否則積累到第七天,至少得有二三百萬架敵方戰機。 好在拿下中央鷹城之後, 龐大的高階產能支援下可以量產噴氣式戰鬥機, 目前已經裝備入列的輕型噴氣式戰鬥機足有兩萬八千多架, 這些戰機極限飛行速度超過2.1馬赫,巡航速度也能輕鬆保持在1.5馬赫以上, 是他們壓制了這茫茫多的敵人大規模集結空軍的心思—— 沒有人能同時應對上萬架專職空中格鬥、加裝了空空火箭的噴氣式戰鬥機。 作為空戰重火力補充和對地精準打擊主力, 重型噴氣式戰鬥轟炸機也投產併入列了兩千多架, 看起來數量不多,造價可不便宜,五架重型戰機消耗的物資軍費就足夠生產一艘游龍戰艦, 戰鬥力雖然不如游龍戰艦,但它能夠快速精準地對指定目標發起火箭或導彈打擊, 還有不俗的大口徑航炮打擊能力,實際就是游龍戰艦的一種補充替代品。 常規的空軍規模也不小,而且在葉菲莫夫的強烈反對下, 在第六天就基本捨棄了大規模徵用繳獲戰機的做法, 轉而全部裝配龍淵軍團自產的常規戰機。 正式入列的戰機中,各型野馬戰鬥機的數量最多,足有十萬架以上, 然後是唯一批次生產列裝的“小堡壘”重型轟炸機,總共有上萬架, 這款重型轟炸機的巡航時速能夠保持在350公里以上,最大航程8000公里, 在編組飛行的時候可以自行組建出密集的航炮攔截網, 皮實耐揍的屬性更是讓葉菲莫夫讚不絕口。 然而這兩款戰機顯然不是空軍所有的軍備, 僅僅歸屬於空軍的獵鷹、龍系列、陣風系列的中近程戰鬥機就已經多達八萬多架, 各類偵察機、強擊機等更是至少兩萬餘架,還有近萬架規模的加油機、預警機、無人機空中平臺等特種戰機。 不只是空軍,陸軍還擁有各類近程戰鬥機多達五萬餘架,強擊機至少二十萬架, 還有專門服務機降部隊、傘兵部隊的龐大空運團隊。 海軍更不消提,只在和水世界指揮官的拉鋸戰前線就已經囤積了三萬多架各式戰機, 海域征服計劃更是已經佔用了近十萬架戰機,同時數量還在不停地增加。 如此大規模的空軍列裝組建之下,再想奢求成千上萬地生產裝備飛行戰艦, 也怪不得馬歇爾不待見葉菲莫夫。 葉菲莫夫也不是省油的燈, 馬歇爾不給他面子,他就發動陸軍和海軍一起要、分別要, 還能誰的面子都不給? 眾人也都是人精,心知葉菲莫夫這個惡棍不好惹、惹不起, 正好趁著這個機會從空軍手裡扣出點權力, 也都跟著鬧騰。 馬歇爾無奈之下,這個答應一點、那個批准一些, 一不小心就成了現在這副模樣, 搞得戰場上的專職飛行員都達到了五百多萬人的規模! 在後勤上玩心眼,這些粗人倒也是真的心大, 在莊小山私相授受之下,馬歇爾幾乎是切斷了陸軍精銳士官覺醒補助, 轉而把資源都傾向了空騎士和海騎士的培養計劃中。 龍淵軍團的海騎士暫時還只是個稱呼, 其中既有出身裝甲戰術兵團的精銳騎士甚至大騎士,也有出身空軍的空騎士, 目前在戰場上最大的作用除了作為海軍陸戰隊精銳在一線拼殺, 還是隻能作為海軍飛行戰艦或戰艦、海上鋼城的人形充電器, 設計中的水下生物裝甲或生物僕從暫時只能是一種美好的設想。 莊小山不再大力培養普通的覺醒士官,他的隊友可不一樣, 千機兵主袁紅兵對裝甲戰士那可真是垂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