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帥圖,龍淵軍團的大部隊戰鬥力已經沒有了絕對的碾壓優勢, 之前在將級戰場上大規模進行的棋盤戰略不得不停下來, 轉而採取“大縱深跳島”戰術, 憑藉空中優勢和裝甲騎士戰團的能力在一開始拿下敵人的高階城市及其周邊區域, 然後多點共進,以最快的速度夾擊分割敵人大部隊再進行圍殲。 有大騎士戰團在,即便是其它幻界的元帥級隊伍也很難抗住, 被發現的5級以上軍團城都會在第一時間被徹底摧毀並還原成城市基點, 只是大騎士戰團目前也就只有千人,不能分兵,安全起見,在離開控制空域執行任務時還需要飛行艦隊隨行,時間就顯得格外珍貴,一時顧不上的地方,就只能以驍龍戰艦使用對地軌道炮進行破壞性轟炸以爭取時間。 這次莊小山準備把設想中的“威龍”戰艦完成研發入列, 這款戰艦體型和噸位都要比驍龍戰艦大上1/3, 主要武器是以對地轟炸為主要設計指標的大型空對地電磁軌道炮, 它在戰場上的作用就是為了給大騎士戰團爭取時間,同時支援地面作戰,增加空軍的對地攻擊能力。 用出渾身解數的莊小山和司徒登特,終於在進入戰場25小時的時候親自率隊打進了西南鷹城, 經過上一座戰場上的多次鷹城突襲戰,這次突襲行動非常神速, 大騎士們進入鷹城30分鐘就完成了城市控制, 45分鐘達成佔領,在飛行艦隊支援下發起區域性反擊,接應在外圍埋伏的裝甲騎士兵團拿下一座軍事區,從而快速盤活了這座鷹城。 拿下西南鷹城後,獲得科技加持的龍淵軍團行動更加迅捷, 短短11小時就完成對中央鷹城的“戰略包圍”, 曼施坦因和葉菲莫夫兩人聯手玩了次漂亮的“圍點打援”, 在這片戰場花費四個多小時消滅帝國十多萬架各式戰機以及二百餘萬精銳野戰部隊, 這才在大騎士的率領下一舉拿下中央鷹城。 已經取得制空權的龍淵軍團直接兵分三路,向剩下三座鷹城同時發起戰略推進, 最終在進入戰場第四天的傍晚拿下最後一座鷹城。 之所以拖到這麼晚,倒不是戰鬥力被削弱, 而是曼施坦因故意“誘敵進攻”, 先做出戰線拉長、兵力分散的“弱相”,引來一大波沒忍住的帝國精銳和幻界指揮官, 又擺出“鏖戰鷹城”、“不來就晚了”的架勢, 逼得剩下的幻界指揮官和帝國勢力紛紛發起進攻, 他們一波波的進攻雖然給龍淵軍團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可缺乏空中優勢的他們卻是根本沒有成功的希望,無不折戟沉沙, 反倒讓大騎士的數量在戰鬥中增加了上百名。 能夠發動這樣規模的“消耗戰”,還是得益於規模越來越大的海洋牧場, 在近乎無限的物資和能源支援下,才能夠撐得下這樣浩大的防守反擊。 最終拿下所有鷹城之後, 整個戰場上一時間居然再沒有能夠威脅到龍淵軍團幾大主力部隊的勢力, 曼施坦因抓住時機安排全軍展開了“敵後根據地計劃”, 八小時間開闢出上百個以20級以上城市為核心的“敵後根據地”, 以強勢的飛行艦隊為基礎,發起全面的征服戰役。 再往後的戰鬥就乏善可陳了。 急於征服戰場刷圖搞晶鑽的莊小山帶著大騎士兵團直接對幻界指揮官的隊伍核心領地展開一輪又一輪的突襲, 中央鷹城和滿級軍團城製造的一艘艘龍威級飛行戰艦也紛紛出動, 專找指揮官的城市轟炸。 作為元帥等級的指揮官,大家手裡都有不少絕技, 奈何莊小山實在太賴皮, 要麼就仗著制空權在手,從百餘公里外的高空進行轟炸, 要麼就是千多人的大騎士潛伏行軍直接幹爆軍團城、佔領核心城市。 掃滅所有幻界指揮官核心領地之後, 已經囤積很久的海量陸軍、空軍的龍淵軍團全面出擊, 很快就完成了大陸統一。 最終,這座戰場在開啟的第234小時被征服。 征服之後,小隊沒有停頓多久,休息一晚之後就再次開啟了匹配。 這次結算,莊小山只添置了八艘龍威飛行戰艦, 大量的晶鑽被用於製造戰鬥裝甲, 總共在個人指揮部添置了十多萬套騎士等級的各類戰鬥裝甲, 量產的精英戰士等級戰鬥裝甲添置了足足二十萬套。 轉移點方面,沒有再購置雜七雜八的幻界科技, 只是增加了三萬多的空騎士系列覺醒軍官和七百多名戰場覺醒的天才裝甲騎士, 當然,後勤系的覺醒軍官再次增加了四千多名小夥伴。 剩下的轉移點左右也沒什麼用的地方,他是打算在下一場中用來大量復活騎士甚至大騎士,靠著奢侈的反覆復活來培養頂尖戰力,順便繼續加快征服戰場的速度。 而且隨著生物科技的推進,下一次只是同步轉移所有生物科技進入戰場,就要消耗近千萬的轉移點,所以……可以預見的是,能帶進戰場的軍官數量會越來越少。 再一個重點就是晶鑽的分配了。 再向軍團投入更多的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