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堡的同行們遭到了滅頂之災後,他們一個個都做好了準備,想要將他們一網打盡根本就做不到。
準備跑路的跑路,準備反抗的反抗。當然無論是選擇抵抗,還是選擇跑路,資本家們本人都是不會衝鋒陷陣的。
最典型的就是,聖彼得堡大清洗結束後,前往保加利亞投資考察的資本家人數暴漲,連同他們的家屬在內,短短的一個月內就增長八千多人。
顯然,這些人都不是幹大事的料,一個個企圖用電報遙控指揮推翻沙皇政府的統治,無疑是天方夜譚。
因此,興登堡決定送列寧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回國,並且還資助他們武器裝備、活動經費,目的很簡單就是讓俄國的革命黨和資本家們合流。
革命黨人有造反的經驗,雖然都是失敗的,但也是經驗不是麼?而資本家們擁有實力,而且分散在了俄國的各大城市,一旦他們同時發動起來,總會有幾個成功的案例。
然後俄國的內戰也就該爆發了,德國人東線的壓力自然也就沒了。至於這些人能不能推翻沙皇政府的統治,這個就不關他們的事了,反正只要攪亂了俄國,他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實際上沙皇政府對國內的政治控制還是很鬆的,1887年5月,列寧進入喀山大學法律系學習時,因參加學生運動被開除學籍,流放到喀山偏僻農村監視居住,後被送到薩馬拉省烏里揚諾夫其姐夫居住的農村,被警察公開監視居住。
1900年,他曾被允許回到聖彼得堡,但他卻到西歐繼續革命事業,撰寫了大量革命論著。此後,他成為俄國革命的實際領導者之一。
1905年俄國爆發了大革命,列寧自然也參合了進去,直到1907年俄國革命運動失敗後,被迫流亡海外。
這次革命無疑是惹火了沙皇政府,作為革命的領導人之一,列寧自然也上了沙皇政府的黑名單。
他先後僑居日內瓦、巴黎和伯爾尼等地,1916年,列寧從伯爾尼遷到蘇黎世,和妻子克魯普斯卡婭一起寄居在修鞋匠卡墨列爾家裡。
當時的瑞士是個間諜雲集的地方,列寧為了逃避追殺,生活非常低調,天天躲在圖書館看書,不再出去搞事情。
有時候,他也會利用傍晚時間在一家無產者出沒的小咖啡館召集會議,與他們交流思想,生活過得非常充實。
和歷史上不一樣的是,這次俄國的革命還沒有爆發,德國人就找上了門來。
從當時的實際情況出發,俄國確實具備了爆發革命的基礎。為了儘快完成革命推翻沙皇政府的統治,他自然是不介意和資本家們合作一次。
畢竟,現在布林什維克黨在俄國的影響力實在是太低,在尼古拉二世發動了聖彼得堡大清洗後,他們最重要的一個基本盤也就沒了!
殘酷現實,已經擺在了革命黨人面前,這次沙皇與資本家們的爭權奪利,獲得了軍方支援的沙皇已經佔據上風。
如果讓沙皇贏得了這次鬥爭,那麼沙皇獨裁政府的統治基礎就會變得更加牢固,革命將變得遙遙無期!
在這種背景下,俄國的各大反政府勢力第一次實現了合流,儘管他們因為各自的政治理念不同,相互之間難以形成信任,但是為了推翻沙皇政府的統治,他們依然走到了一起。
並且尼古拉二世這次發動的聖彼得堡大清洗,也不是沒有留下隱患的,比如他忽略了“合法性”!
最典型的就是,被處決的人犯中還包含了一百多名國會議員,他們還沒有被剝奪議員身份,就被送上了絞刑架,這就成為了反政府勢力攻擊尼古拉二世這次聖彼得堡大清洗目的不純的最佳藉口!
在聖彼得堡之外,資本家們還是掌控了很大的話語權。因此,在許多資本家實力強大的地方,尼古拉二世這次的行動被定性為了:沙皇為了排除異己,而採取的白色恐怖統治!
這就令尼古拉二世很受傷了,即便是獲得了軍隊的支援,但是想要掌控所有的俄國城市,他依然是做不到的。
最核心的因素就是俄國的官僚體系,已經被資本家們腐蝕了,短期內尼古拉二世根本就找不到這麼多合格的官員來代替他們。
這又給革命黨人創造了有利條件,列寧回國之後並沒有前往聖彼得堡,他知道那邊已經不具備革命的基礎了。
反而是來到了俄國令一座大都市——莫斯科,這裡是俄國僅此於聖彼得堡的大城市,擁有數十萬名工人,給布林什維克黨的活動創造了群眾基礎。
很搞笑的一幕出現了,一面要和資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