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在兩大陣營中保持中立,靠的就是他們外交手段,同時和同盟國、協約國保持了良好的外交關係。
就連在老牌殖民國家紛紛衰落後,美國人搶了西班牙人的菲律賓,卻沒有對印尼下手;日本人同樣對印尼虎視眈眈,一樣不敢直接動手,也是荷蘭人靠外交手段,獲得歐洲各國支援才得以保全的。
這方面,葡萄牙人和荷蘭人做的都很不錯,只不過葡萄牙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直接選擇了投奔英國人。而荷蘭人卻不行,他們還受到法德兩國的影響,公開站隊,對他們來說太威險了。
尼德蘭政府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還不知道東南亞地區的形勢已經急轉直下,英國人所謂的絕對實力優勢已經不復存在,才需要與他們合作的,否則傲氣十足的丘吉爾先生還是會選擇單幹!
要知道日本是最早西化的國家,還和俄國人打了兩三年,又派人去西線戰場上走了一遭,他們怎麼可能不瞭解西方軍隊的特點呢?
知道了西方軍隊聖誕節要停戰過節的傳統,他們當然要加以利用了,一份聖誕節大反攻計劃就出爐了。
不過日本人也不認為能夠取得多大的戰果,畢竟在戰場上大家總是要加以防備的,所以所謂的大反攻也只是試探性的。
否則,沒準丘吉爾先生已經成為俘虜了,在這次大反攻中,新加坡都一度淪陷了一半。
這些都是小問題,反應了過來的英國軍隊,立即發起了反擊,敢破壞他們過平安夜,暴怒的英軍士兵爆發了十二分的戰鬥力,將叛軍打得節節敗退。
當然,這只是兵力雄厚的地區,而兵力薄弱的地區,在第一個回合就被叛軍幹掉了,比如:婆羅洲的澳大利亞師、紐西蘭師幾乎是全軍覆沒。
除此之外,就是潛伏在城市中的革命黨人,趁機燒燬了大量的英軍戰略物資,直接拖延了英國人的平叛程序。
戰局開始向不利於英國人的方向傾斜,焦頭爛額的丘吉爾先生果斷的選擇了瞞報損失,將很多戰役進行了偷樑換柱、或者是無中生有。
戰敗變成戰勝,殲敵一百變殲敵一千,透過這些製造出來的“戰役”,成功的將部隊的損失攤銷了下去。一連串的動作下來,硬是將損失平了賬。
要完成這一計劃,光殖民地的官員配合肯定是不夠的,倫敦政府想要知道真相也是非常容易的。
為了避免出現這這種情況,丘吉爾先生選擇了先斬後奏,將這些所謂的“輝煌戰果”,全部發了出去,直接讓倫敦政府騎虎難下。
一旦被民眾們發現戰報造假,丘吉爾先生和殖民地官員肯定是跑不掉的,同樣民眾們也是不會放過內閣的,斯坦利·鮑德溫首相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拉下了水。
等他們發現問題的時候,這些新聞早就發了出去,並且還是丘吉爾先生以內閣大臣的身份發出去的!
“首相閣下,現在怎麼辦?我們都被丘吉爾那個混蛋坑了,一旦訊息洩露,憤怒的民眾估計會撕了我們!”張伯倫苦笑著問道
“哼!他這是在找死,莫以為將我們拖下水就完了!就算我們幫忙把這件事遮掩過去,後面的戰鬥怎麼辦,如果遲遲不能平定叛亂,早晚都會穿幫的,難道他想要挑起英日戰爭?”首相斯坦利·鮑德溫憤怒的說
眾人心中一驚,為了擺脫政治危機,這種事情丘吉爾先生還真幹得出來。不要說丘吉爾,在坐的各位如果易地而處,同樣也幹得出來!
誰讓這個年代的大英帝國強大呢?在強大的背後,把很多危機都掩蓋住了,他們這些政客一樣迷失在了其中。
雖然國內在宣揚日本威脅論、法國威脅論、保加利亞威脅論、俄國威脅論,可是誰又真的把他們放在眼裡呢?
“首相閣下,絕對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我們必須要限制丘吉爾的權利,一旦挑起兩國戰爭,無法短時間結束,世界局勢就會變的不可控制了!
我們的敵人還有很多,雖然單個都不足為慮,如果聯合起來,我們一樣會很難受!”外交大臣愛德禮嚴肅的說
“嗯,我決定重新組閣,丘吉爾先生就讓他先留在東南亞平叛吧,內閣可以再增補一名新的成員,你們有什麼好的人選?”首相斯坦利·鮑德溫慎重的說
既然雙方已經撕破了臉皮,斯坦利自然也不會客氣了,現在這個時候將丘吉爾先生踢出內閣,他是絕對不敢鬧事的。
本來就是他過線了,受到懲罰是必然的,政治鬥爭很少有死磕到底的,大家的屁股都不乾淨,一旦揭開了蓋子,大家都不會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