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斐迪南猜錯了,玫瑰電影節並沒有惹來一片罵聲。
這個年代的電影人,還沒有玩兒藝術那麼高大上的資格,在這個大製片廠橫行的年代,票房就等於一切。
在資本家們看來,票房高的電影就是好電影,所以作為世界電影票房榜的冠軍,《保加利亞崛起之路》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電影。
要知道這部傳奇的電影,自從五年前第一部誕生,一直持續到了現在,都沒有從電影院下畫過。
每當影院缺乏影片的時候,就把他拿出來頂缸,並且每一次續集誕生,都會再次帶動老片復活,有許多人都會去再刷一遍。
這樣生命力持久的電影,簡直就是資本家們的最愛!老闆都認為是好電影,底下的人怎麼敢亂說話呢?
隨著這部戰爭大片的爆火,效仿著自然也是少不了的,比如:法國人拍攝的《拿破崙大帝》,就打破了在法國本土的票房記錄,可以在其他國家的票房撲的一塌糊塗。
沒辦法,誰讓拿破崙的傳奇,是建立在歐洲各國失敗,當背景牆的前提下呢?
法國人是喜歡這部電影,其他國家的民眾就不一樣了,看著自己的國家被打得屁股尿流,他們實在是高興不起來。
為了符合法國民眾的愛好,還破天荒的在裡面加入一場愛情故事,電影故事是豐滿了,可惜歐洲民眾不能理解什麼是法國式的浪漫!
英國人拍攝了《大英帝國》,更是從頭撲倒了尾,沒辦法大英帝國崛起的因素太多,影片將這些因素綜合了上去,藝術性是出來了,票房自然是不能指望了。
大片時代,還是不用想了,由於市場容量的關係,這個年代還不適合大片生存。
要不是有情懷賣,《保加利亞崛起之路》也就是一部爆米花電影,從世界各地的票房情況就可以看出來,真正逆天的還是國內市場。
正在斐迪南為電影業操心的時候,遠東地區又發生了變化,1926年12月27日,緬甸爆發了抗稅運動,29日仰光又辦法了罷工運動。
由於英國殖民政府處理不當,1927年2月6日,緬甸農村民族主義者協會造反了!
這次起義真的和丘吉爾先生沒有關係,主要是殖民地政府官員貪婪造成的,他們以鎮壓馬來西亞叛亂為由,向農民徵收了戰爭稅。
本來緬甸殖民地分攤的戰爭經費就不多,大部分都是用軍事充抵的。區區三十萬英鎊,又在物資充抵了大半的情況下,殖民地政府完全可以承受。
但是貪婪的殖民地官員,趁機斂財層層疊加下來,到了底層民眾頭上的時候,就變成了一個難以承擔的天文數字,最後引發了這場起義。
這是內因,還有就是東南亞地區各民族反對殖民統治的起義,也影響到了緬甸地區,民族主義的思想已經傳播開來。
恰好英國殖民地政府又刺激他他們脆弱的神經,一怒之下他們就揭竿而起了,戰火正式燒到中南半島。
很快起義就如同病毒般的傳染了開來,1927年3月1日,越南爆發了煤炭工人起義;3月4日,又爆發了農民起義。
1926年法國人在越南地區的總投資,已經高達28.6億法郎(備註:這是貶值後法郎,幣值為158法郎=1英鎊)。
越南地區年產煤炭超過了兩百萬噸,其中三分之二用做了出口,為了提高煤炭產量,資本家們給工人們制定了生產定額,超額完成有獎勵,完不成就要扣工錢。
顯然這樣超前的管理體制,不適合越南,或許是資本家訂製的標準太高,又或者是工人們對法國人不信任,反正最後的生產任務是沒有完成。
最後煤炭工人就被扣了工錢,他們的收入本來就非常有限,這些錢都是他們養家餬口的,這一扣就出事了,在革命黨人的鼓動下,他們揭竿而起了。
農民起義,就和法國人在越南擴建橡膠園有關了,世界大戰過後汽車工業迅速發展,所以對橡膠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
在這種背景下,投資橡膠園自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了。越南地區的橡膠園,從1920年的2萬多公頃,到了1927年就擴充到了13.8萬公頃。
這些種植園的建立,都是建立在搶佔農民耕地的前提下,沒有了土地,這些人就沒有了生計,橡膠種植園可不需要那麼多人手,越南的工業也沒有發展起來。
本來越南的土地肥沃,農民只需要隨便撒點兒種子,就可以獲得豐收,所以在初起就算是法國人搶佔了一部分耕地,他們也可以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