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未必適合現在的保加利亞!
看著這個彆扭的電影節,斐迪南很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蝴蝶效應太強大了,就連電影節都辦的這麼幹淨利落。
世界上有一個只需要幾分鐘時間,就結束頒獎典禮的電影節麼?
估計這麼點兒時間,還不夠一個明星走紅地毯!
玫瑰電影節頒獎典禮就這麼快速的結束了,然後酒會就開始了。
斐迪南真的很懷疑他們是不是為了提前開啟酒會,才以最短的時間結束了頒獎典禮。
他的懷疑不是沒有根據的,俄羅斯人有多嗜酒,估計很多人都清楚,保加利亞國內龐大的俄國移民群體,直接把這個特性也帶入了保加利亞。
這個從保加利亞每年高速增長的酒水消耗量,就可以看出來,世界上第二大酒水消費國,超過了英法兩國酒水消耗量的總和!
電影節簡單、快速也就算了,反正這是第一次,大家都沒有經驗,出現任何情況都是可以接受的。
最令斐迪南感到意外的是最佳影片獎的獲得者,居然是系列電影《保加利亞崛起之路》,這是直接將系列電影當成了一部電影。
當然這還不算什麼,把系列電影直接當做一步電影也是可以接受的,問題是這部電影完全是徹頭徹尾的商業片電影。
同時,也是一部給斐迪南歌功頌德的商業電影,還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電影,目前拍攝出來的前五部,就包攬了票房排行榜的前五名。
正常情況下,這樣完全沒有藝術細胞的商業電影,是很難獲得大家認可的,更不用說獲獎了。
很快,斐迪南就搞清楚為什麼《保加利亞崛起之路》能夠獲獎了,電影節所有的評委都是保加利亞人。
一部能夠激起他們愛國情懷的電影,不獲獎才有問題!和藝術相比,還是愛國情懷更重要一些。
或許這也是電影成功的關鍵,這部電影雖然稍微用了一點誇張手法,但是也反應了保加利亞的社會變遷。
從最初的《獨立戰爭》,保加利亞民眾為了國家民族獨立,武裝起義驅逐了奧斯曼人。
接著又是《自衛戰》,保加利亞軍民抵抗塞爾維亞人入侵,保衛了國家領土的完整。
第三部《自衛反擊戰》,保塞戰爭爆發,保加利亞軍隊取得全勝,從這一戰開始,斐迪南就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保加利亞也走上了開掛之路。
第四部《巴爾幹戰爭》,保加利亞第一次實現逆襲,擊敗了奧斯曼帝國,奠定保加利亞的大國之基!
第五部《君士坦丁堡戰役》,就是一部單純的戰爭片,反應保加利亞軍隊頑強作戰,巴爾幹民眾踴躍參軍,最後打垮了奧斯曼帝國。
這五部電影,都充滿了濃濃的政治意味,保加利亞宣傳部還是投資方之一,否則電影根本就不可能立項。
畢竟單部影片的成本都超過了2000萬列弗,而當時保加利亞電影的最高票房記錄,還不到3000萬列弗,一開始就是奔著虧損去的!
只不過後來發生了意外,電影的票房有些出乎眾人的意料,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戰爭大片,觀眾的喜愛超乎尋常。
第一部《獨立戰爭》,在國內就取得了上億列弗的票房,雖然是在院線中掛了兩年才破億的,這也成功的收回了成本。
現在保加利亞的商業影片,通常是製片方和院線五五分,前提是製片方自己發行,否則發行公司要抽走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二十五。
不是發行公司黑,而是這個年代電影的發行成本確實高,無論是電影複製還是電影宣傳,都是發行公司在承擔。
最麻煩的還是要監督電影院,不讓他們偷票房,這些成本加起來就很高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風險更大的方法,就是直接把電影院給包下來,在固定的期限內都放你的電影,所有的風險全部由製片方承擔。
這種模式是院線最喜歡的模式,卻是製片方最討厭的,只適合大導演玩,普通電影這麼玩,鐵定賠死。
正常的電影發行,最後真正能夠拿到製片方手中的的錢,僅有不到百分之三十,還有繳納稅收,所以票房過億實際上也僅僅只是保本,略有小賺。
這種政治題材的影片,一貫都是電影人最抵制的,斐迪南估計《保加利亞崛起之路》這次玫瑰電影節獲獎,在國際上電影人中肯定是罵聲一片。
不過這似乎沒有什麼影響,世界上第一次電影節,能引起爭議也是一件好事,最怕的就是沒有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