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業是無法和虛擬經濟相抗衡的。
在利益面前,誰願意去老老實實的搞實業啊?
誰都知道,搞十年實業的利潤,也比不上在股市裡面混一年的收益高,資本都是逐利的!
社會上投資實業的人少了,那麼社會上的新增就業崗位,自然也就減少了,失業人員當然也就增加了。
整個法國的失業人口,都超過了五百六十萬,失業率已經突破了百分之二十一,和失業人員長期低於千分之一的保加利亞,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失業率=失業人員/適齡勞動力人口)
這麼高的失業率,法國人的經濟自然也好不了了!
法國內部的政治鬥爭,也是歐洲各國中最激烈的,政客們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大英帝國呢?
世界大戰後最大的贏家,美洲大戰最大的贏家!簡直就是站在了人生中的巔峰,不過他們國內的經濟也不景氣!
雖然還沒有法國人那高達百分之二十一的失業率,不過距離這個數字也快了,世界大戰結束後,平均下來大英帝國,每年增加一百一十萬的失業人口。
要問原因嘛?和法國人也差不多,資本家們熱衷於投資虛擬經濟,對實業投資不積極。
現在又增加了北美三國王國,他們的殖民地市場上也出現了新的競爭對手,資本家們驚訝的發現就是轉賣德國人的廉價貨,也比自己生產出來的產品更賺錢。
這一後果就非常的可怕了,在利益的驅動下,最近年大英帝國在實業上投入的資金,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在持續減少中。
截止到1921年,全年在本土實業上的新增投資總額,居然下降致1200萬英鎊,和保加利亞逐年增加的投資成反比趨勢!
要知道企業的裝置也是需要更新換代的,就英國人現在的新增投資規模,估計不要說擴張工業了,他們本土的工業規模不縮水就好了!
當然從資本家們的角度來說,他們的做法是沒有錯的,現在資本主義世界的整體市場都出現了萎縮,這個時候收緊投資,是規避風險的最佳手段。
反正因為民眾們購買力的下降,加工製造業也面臨著產能過剩,他們趁機削減投降,壓縮產能沒有毛病!
至於會不會因此造成失業人口增加,市場進一步的萎縮,再次反饋到製造業產能過剩的惡性迴圈中,這就不關他們的事了!
這就是倫敦會議的前奏條件,隨著歐洲大陸經濟出現了蕭條,各國都希望透過裁軍壓縮軍費開支,然後將這比錢投入到國內。
這其中又以英法的心情最為迫切,皇家海軍總噸位達到了歷史上的最巔峰,大小軍艦上千艘,總噸位都快接近三百萬。
作為代價,就是大英帝國的海軍軍費一直都居高不下,即便是在和平年代,要維持這支大海軍,海軍軍費開支,也佔道了他們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八!
如果再加上陸軍和空軍,軍費開支已經佔據了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三點七,這個比例都超過了,世界大戰前和德國人進行軍備競賽的時候!
如果有敵人的時候,他們維持這支大海軍也沒有什麼,但是現在環顧全世界,就沒有一家海軍總噸位超過一百萬噸的!
甚至英國皇家海軍的總噸位>保加利亞+法國+日本+俄國+奧匈帝國的總和!
維持這麼大規模的艦隊,這真的有必要麼?這都是五強標準了!
現在全世界所有國家的海軍,全部聯合在一起,戰鬥力都未必能打得贏英國皇家海軍!
發現沒有強大的敵人後,心滿意足的國會議員們,就決定壓縮軍費開支了,這第一刀就砍在了軍費支出最高的海軍頭上。
……
倫敦會議
“我們建議以大英帝國皇家海軍保留海軍總噸位100萬噸,為基數10,各國獲得海軍總噸位比例為:法國2.8、保加利亞2.7,日本1.8、俄羅斯帝國1.8、奧匈帝國1.3、西班牙1.2、荷蘭1.1、葡萄牙1……”格雷鄭重其事的說
除了日本被壓制了外,英國人給出的比例,還是符合大家實際情況的,所以大家都沒有太大的意見。
只不過海軍的總噸位,就要比歷史上那一次華盛頓會議增加了一倍,這也是英國人現在的財力更加雄厚,能夠承擔更多的軍費開支。
見無人出來反對,內田康哉不得不硬著頭皮跳出來,說:
“不行,我反對!這個比例太低了,大日本帝國至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