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六章 放大版的日德蘭海戰(1 / 3)

小說:地中海霸主之路 作者:新海月1

除了老皇帝的去世外,1916年底還發生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剛剛取得東線大捷的法金漢遭到了德國軍方的彈劾,在12月1日被免職了,改由容克貴族出身的興登堡擔任德軍總參謀長。

次日,特奧巴登·馮·貝特曼·霍爾維格宰相向威廉二世遞交了辭呈,和他一起辭去公職的還有德財政部長、後勤部長、內政部長等政府高層。

顯然在這一輪政治鬥爭中,軍方獲得了全面勝利,德國政府喪失了對國家的主導權,興登堡也開始了軍政府獨裁之路。

至於威廉二世,也徹底成為了一個橡皮章皇帝,即便是在這次的政治鬥爭中他沒有表態,仍然還是被軍方架空了。

收到了這個訊息的斐迪南,不得不承認優柔寡斷的人還真不適合做皇帝,本來他和政府聯合起來是可以壓制容克貴族的。

結果就是因為他的一時猶豫下不定決心,讓代表容克貴族的軍方勢力鬥垮了政府,即便是這個時候作為國王他仍然有能力出手干預!

但是威廉二世依然選擇了沉默,坐觀政府了倒臺,然後做大了的軍方也順勢將他架空了!

當然,這麼說來也並不全面,人家威廉二世也是做過努力,比如提拔容克貴族出身的興登堡擔任總參謀長,他企圖透過這種努力調和格方矛盾。

結果就不用說了,和歷史上一樣,人家一上位就和容克貴族聯合,架空了他這個國王。

德國軍方的上臺對世界大戰造成的影響還是巨大的,首先就是公海艦隊出港了,準備找英國人進行決戰。

這也是必然的,隨著東線大戰的結束,南線大戰的開起,德國陸軍陷入持久作戰的困境,企圖在陸上結束戰爭的夢想破滅了。

而德國金融界和容克貴族們又不同意結束戰爭,德國最高統帥部不得不改變初衷,把戰略重心轉到海上。

為了突破英國的海上封鎖,保證德國在海上的行動自由,扭轉被動局面,德國統治當局決定在海上尋找機會與英國進行決戰。

於是1916年12月10日,德國公海艦隊和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在大西洋上爆發了一場感覺戰爭史最大規模的一次大海戰!

好吧,斐迪南直接被這個雷人的訊息驚呆了,如果德國人早點兒有這個勇氣的話,戰爭一爆發就和英國人來一次兌子大決戰。

不但可以重創英國皇家海軍,還可以節省海軍的龐大開支,這筆經費至少可以讓德國再增加五十個步兵師,沒準世界大戰的歷史還真能夠改寫!

至於德國人有沒有可能會贏,斐迪南是沒有想過的,雙方的實力差距太大了,海軍又不是陸軍可以靠勇氣和戰術來彌補差距!

現在全世界的目光都在關注這場大海戰,就連正在同盟國和協約國在西線和南線決戰的訊息,都被這場海戰給掩蓋了。

斐迪南知道,不出意外的話這也是歷史上那場日德蘭大海戰的翻版了,就連地點都沒有發生大的變化,都是在丹麥日德蘭半島附近。

……

戰爭一爆發,英國人的主力艦隊像一條看門狗一樣蹲在斯卡帕弗洛港,死死盯住了德國的公海艦隊,將其困在威廉港和不來梅港,德公海艦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存在艦隊”。

由於斐迪南的蝴蝶效應,這個時空現在德國人的公海艦隊有21艘戰列艦,比歷史上增加了3艘,而皇家海軍本土艦隊卻有35艘戰列艦,比歷史上增加了2艘。

毫無疑問,這些戰列艦都是無畏艦或者是超無畏艦,除此之外雙方都還有一系列的大小軍艦。

德國共有大小軍艦四百餘艘,英國人則擁有大小軍艦七百餘艘,在軍艦總噸位上德國人不足約翰牛的一半。

時任德國公海艦隊司令官賴因哈德·舍爾海軍上將,沮喪的發現面對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艦隊,擺在他面前的現實選擇只有一個,要麼困在港內無所作為,要麼拼掉約翰牛的主力艦隊。

接到國內的決戰命令後,舍爾上將的心情就沒有好過,最終他還是做出了和歷史上同樣的決定,誘使部分皇家海軍出來幹掉他們,如果時機成熟的話,就率領公海艦隊和皇家海軍的部分主力決戰!

猶豫再三後,舍兒上將決定將這個任務交給希佩爾來完成,12月8日下午5點,希佩爾就率領著五艘戰列巡洋艦和十二艘巡洋艦出發了,而公海艦隊的主力則在三多小時啟航。

與充當“誘餌”的希佩爾艦隊大張旗鼓的航行相反,舍爾所率主力編隊的出航保持了嚴格的無線電靜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