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世界大戰,不僅是打亂了義大利人的戰略佈局,對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來說也是災難性的開始。
在蒙逼狀態下,他就帶著義大利王國走向了戰爭,然後就過上了心驚膽戰的日子。
“撲朔迷離”是這場戰爭真是寫照,先是協約國佔上風,接著同盟國佔上風,然後協約國又佔據了上風,現在又輪到了同盟國佔上風。
兩大同盟似乎是風水輪流轉,瘋狂的刺激著人們的神經,世界大戰的走向普通人已經看不清了。
可惜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不是普通人,作為義大利國王他了解到的東西要比普通人深入的多。
或許他還不能夠判斷同盟國和協約國誰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但是他清楚現在的義大利王國已經岌岌可危了。
或者說從海軍遭到重創的那一刻開始,義大利王國就處於了危險狀態下,協約國掌握了制海權之後,隨時可以登陸亞平寧半島。
或是出於仇恨,或是為了利益,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國王選擇了出兵法國,準備和德國人聯手幹掉法國人,贏得這次世界大戰。
英法保三國在地中海的聯合軍事行動,無疑是在表明他們要對義大利王國下手了,撒丁島僅僅只是一個開始,羅馬或許才是他們真正的目標!
“首相,東線的局勢怎麼樣,德國人還要多長時間才能夠擊敗俄國人?”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問道
首相想了想說:“陛下,德國人的進展很順利,他們已經幹掉了俄國人大半個北方面軍。
可惜奧匈帝國那群廢物拖了後腿,他們不但沒有能夠擊敗俄國人的西南方面軍,反而被人家壓著打,德國人不得不給他們擦屁股,拖延了東線大戰的結束時間!”
意奧矛盾由來已久,即便是現在雙方還是盟友,大家仍然是互相看不上眼。
義大利人指責奧匈帝國廢物不是沒有原因的,這和奧匈軍隊的組成有關係。
其中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軍官都是日耳曼人,卻只有百分之二十五計程車兵會德語,這種特殊的背景下,大大限制了奧匈軍隊的戰鬥力發揮!
不過奧匈帝國在這次戰爭中的表現已經很不錯了,在牽制住了七十多萬保加利亞軍隊的前提下,又拖住了兩百多萬俄軍,他們已經是超水平發揮了。
相比之下,這次義大利軍隊的表現才是真的拿不出手。作為一個海軍強國,海軍在第一時間就被淘汰出局了,自然也就沒有可以見人的戰績了。
陸軍更慘,前線一百五十萬大軍和五十萬協約國軍隊打了旗鼓相當,甚至對上英法的殖民地部隊,在兵力略佔上風的情況下,還被敵人壓著打。
當然了,對義大利陸軍來說這是無所謂的,連非洲酋長都能夠揍得他們滿地找牙,輸給英法的殖民地部隊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冷冷的說:“嗯!你們都知道協約國正在猛攻撒丁島,他們目的非常的明確,就是在為入侵羅馬做準備。
這次協約國一共集中了七個英國殖民地師、三個法國殖民地師、還有三個保加利亞主力師,總兵力已經超過了二十萬人,不要說撒丁島就算全據義大利海域的所有島嶼,他們都不需要五萬軍隊!
我們必須要提前做好戰爭準備,一旦協約國發起了進攻,我們就必須要有足夠軍隊保衛首都羅馬的安全,諸位有什麼高見?”
顯然,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是在對義大利的官僚們表示不滿了。
外交大臣想了想說:“陛下,英國人透過瑞士向我們傳遞了一個訊息,只要我們能夠撤回前線的軍隊,他們就保證協約國不會進攻我們本土!”
這個訊息令眾人大吃一驚,英國人又在玩兒什麼么蛾子?開戰之初你呀的不來拉攏我,等戰爭進行了現在才來拉人,難道不覺得太晚了麼?
不過也令許多親協約國的人,有了新的想法,或許從同盟國跳槽到協約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起碼可以從奧匈帝國這個宿敵手中奪取大片的土地。
至於在先前戰爭中,協約國對義大利所造成的傷亡損失,這都是誤會,只要有足夠的利益,這些都不是問題!
最關鍵的是,一旦義大利跳反協約國勝算就會大大增加,大家也不用天天過提心吊膽的日子了。
……
沉默片刻功夫後,陸軍大臣開口問道:“還有呢?現在被協約國佔領塔蘭託港一帶地區、西西里島、撒丁島,英國人有沒有給出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