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東線變局二(1 / 2)

小說:地中海霸主之路 作者:新海月1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由於受日俄戰爭的影響,各國軍隊一般都採取側翼迂迴的戰術,包括兩次巴爾幹戰爭,保加利亞軍隊大都是採取從側翼迂迴的戰術。

不過世界大戰爆發後,大家突然發現雙方的防線都動則幾百公里,甚至東線的防線現在都有上千公里了,讓部隊迂迴極難實現的,所以又開始採用正面強行突破的戰術。

不過隨著飛機的出現,大部隊行軍也經很難瞞過敵人的眼睛,大家都可以透過軍隊的調動判斷敵人的主攻方向,正面強行突破也不是那麼容易了!

這個難題也困擾著全世界的指揮官們,這次俄國人組織了世界大戰爆發以來規模大的一次進攻,自然也要面臨這個問題。

三個方面軍四百八十餘萬軍隊,同時發動進攻,這個條防線都有一千多公里了,側翼迂迴肯定是不可能的。至於尋找薄弱點正面突破?同盟國的偵察機還在天上飛著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俄國西南方面軍司令布魯西洛夫,在2月18日召集下轄各集團軍司令開會,最後決定每個集團軍,自行選擇突破地段。

最後在整個西南方面軍在長達440公里的進攻正面上戰線上,選擇了30多個突破點。

布魯西羅夫承認,這樣會分散兵力,但也可以讓敵人無法判斷出主攻方向,自然也就無法有效使用機動兵力了,容易造成全線吃緊,有利於達成進攻的突然性。

看了布魯西洛夫的部署,他只能感嘆,這是為俄國人量身打造的戰術,大家根本都學不來!

至少在歐洲這個戰術只適合俄國人玩,只有他們可以發揮人海戰術最佳效果。

按布魯西洛夫的部署只要一個點突破了,敵人的防線就被撕開了,擁有兵力優勢的俄國人可以在迅速突進。

作為這次戰役的最大功臣俄羅斯帝國西南方面方面軍共有八個集團軍,擁有80個步兵師和20個騎兵師,共有步兵106萬人,騎兵10萬人,火炮2038門;對面的奧軍則擁有59個步兵師及10個騎兵師,共有步兵75萬人,騎兵4萬人,火炮1986門。

雖然俄軍兵力佔優,但是作為進攻的一方這個優勢並不大,按照當時的主流觀點,俄軍根本無力突破奧匈軍隊的大縱深防線。

3月26日,俄軍在上千公里的戰線上展開全面進攻,其他的兩個方面軍還是打的中規中矩,但是西南方面軍卻改變了以往的戰術。

他們取消了長時間的炮火準備,僅在一輪炮火急襲後就發起衝鋒。令奧軍意想不到的是,西南方面軍幾乎在他們所有的防線上都發起進攻。

俄軍步兵率先撕開奧軍第2、4集團軍之間的防線結合部,當奧軍司令斐迪南大公慌忙投入了全部的預備隊封堵缺口時,負責主攻的俄國第8集團軍卻打垮了奧軍第7集團軍,繼而由北向南迂迴包抄了奧軍第4集團軍的後方。

僅僅兩天的功夫,俄軍便全面突破了奧軍第一道防禦工事,奧匈帝國3個集團軍被完全擊潰,奧軍士兵拋下武器,成群結隊地向西潰逃。

4月6日,俄軍奪取了奧軍後勤物資中心盧茨克,可笑的是,直到這時,奧軍司令斐迪南大公仍未搞清俄軍的主攻方向在哪裡,只好混在潰兵中間倉皇西逃。

在俄軍一反常態的進攻下,奧軍全線崩潰,約35萬人淪為戰俘,死傷更是不下60萬。

現在俄國人的前鋒部隊已經可以望見喀爾巴阡山口,一旦突破那裡,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將唾手可得。

看著戰報,斐迪南都有些無語了,這不是俄國人太厲害,完全是奧匈軍隊太廢材了!

首先這個反應速度就太遲鈍了,部隊之間的配合也有很大的問題,在俄國人進攻的時候,他們相互之間完全可以進行支援。

而奧匈帝國的軍隊,都是各自嚴守陣地,也不管隔壁的兄弟部隊打的怎麼樣,這也是防線那麼快被突破的原因之一。

後面表現的就更糟糕了,就算是防線出現了缺口,總有預備隊吧,只要及時堵上缺口,還有有機會守住防線。

可惜這個和他同名的奧軍司令官也是個十足的蠢貨,不管俄國人從哪個方向進攻,你派預備隊堵住缺口也不能一次性全部投入啊?

即便是加利西亞失守,也可以再次組建新的防線啊,直接撒丫子跑路,這算怎麼回事?要不是德國人的援兵及時趕來了,現在保加利亞軍隊就要去維也納和俄國人會師了。

隔壁的德國人表現就要好得多,雖然也損失慘重,俄國軍隊從奧匈軍隊防線突然殺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