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章 轉折點(1 / 3)

小說:地中海霸主之路 作者:新海月1

接到國內的命令,布魯西洛夫上將就傻眼了,他真想問候一遍下這道奇葩命令人的全家,不過想到了現在俄國的最高統帥是“偉大的沙皇”——尼古拉二世陛下,他就果斷的閉嘴了。

世界大戰爆發後,親自擔任最高統帥的君主,遠不止尼古拉二世一人,最先帶頭的還是斐迪南,後來尼古拉二世覺得有助於提高他對軍隊的掌控力就效仿了。

不過斐迪南擔任這個最高統帥是眾望所歸,尼古拉二世擔任這個最高統帥就遭到了軍方抵制,比如陸軍大臣就是反對者中的一員。

沒辦法,繼承的皇位和開國君主的威望是完全沒法比,更麻煩的是尼古拉二世的軍事素養不怎麼樣,偏偏又愛指手畫腳,這一點更是讓軍方的許多將領都十分的不滿。

歷史已經證明,胡亂插手的後果十分的嚴重,前線軍隊打敗仗就不說了。最要命的是當革命爆發的時候,尼古拉二世已經失去了軍隊的支援,最終走向了末路!

布魯西洛夫和其他的俄國軍官不一樣,他還是略微有點兒政治頭腦了,知道有些話不能說,不過在內心裡已經問候了一遍尼古拉二世全家。

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西南方面軍還在舔傷口,訓練新兵恢復元氣。

更不用說現在俄國軍隊後勤補給都不充足,就算是全盛時期的俄軍也沒有實力搞定現在的德奧聯軍啊!

還要主動出擊,布魯西洛夫上將認為能夠守住現在的防線,就已經是最樂觀的估計了,現在的西南方面軍的武器彈藥僅僅只夠半個月的高強度作戰,拿什麼去進攻?

至於另外兩個方面軍,就更慘了,布魯西洛夫甚至懷疑他們計程車兵能不能夠填飽肚子!

拿著命令,布魯西洛夫在指揮部裡左右徘徊,他下不了決心到底要不要執行這條明顯錯誤的軍令!

“將軍,你怎麼了?看上去心神不寧的樣子?”一個青年軍官疑惑的問

“豪威爾,你說國內下達了一道非常不合理的命令,我到底要不要執行啊?”布魯西洛夫苦笑著說

豪威爾毫不猶豫的說:“將軍,你可以向國內申飭啊,既然知道是錯誤的,為什麼要執行呢?”

布魯西洛夫苦笑的搖了搖頭,“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是沒有錯的,尤其是現在!

如果是之前他還可以向國內申飭,現在國內的最高統帥部已經十分的混亂了,沙皇+政客們都參合了進來,很多時候下達的命令都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

既然是打政治仗,對錯已經沒有異議了,反正都是必須要執行,申辯還容易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布魯西洛夫耐心的解釋說:“豪威爾有些事情不是你想象中的那麼簡單,軍事上的錯誤並不等於政治上也是錯誤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布魯西洛夫就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軍人了,考慮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

戰略重心東移後,德軍內部關於具體的進攻點又發生了爭執。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建議攻打立陶宛,以此來開啟通向俄國首都彼得格勒(聖彼得堡)的道路,實施斬首計劃。

而總參謀長法金漢則不以為然,他認為這一計劃不適合實際,俄國人的首都彼得格勒雖然誘人,但是距離太遠了,後勤補給容易被俄國人切斷,然後被甕中捉鱉。

俄軍戰線漫長、後勤不暢,如果將戰場放在波蘭南和加里西亞一帶,誘使俄國人前來決戰,不但可以解決同盟國在東線的不利局勢,還可以一舉重創俄軍主力。

由於東線還沒有爆發大戰,興登堡和魯登道夫自然也就沒有拿的出手的戰績,沒有光環加身,他們建議直接被束之高閣!

法金漢的作戰計劃,也得到了奧匈帝國總參謀長弗蘭茨·康拉德·馮·赫岑多夫元帥的支援,奧匈帝國給予了積極的配合。

現在法金漢已經親臨戰場指揮,他和赫岑多夫向戈利採-塔諾夫一線集中了將近26個師,他們當面之敵俄第3、9集團軍有30個師。

而整個東線能夠參戰的德軍總兵力已經高達兩百多萬人,再加上奧匈帝國的一百九十多萬軍隊,德奧聯軍總兵力已經逼近了四百萬人。

雖然俄軍在兵力上佔有優勢,但德軍的優勢專案是炮兵。德奧聯軍在戰線後方架起了7800門大炮,其中有850門是大口徑重炮,還包括曾在比利時攻城拔寨的420毫米口徑“大貝爾莎”攻城炮,還有為這些大炮準備的1500萬發炮彈。

工兵部隊早已為炮隊的開進開闢了專門的道路和橋樑,而所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