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201萬
美國164萬
黑山王國76萬
各國所佔世界工業生產比重:
美國18%
德國148%
英國16%
俄國8%
法國6%
奧匈帝國44%
保加利亞4%
義大利2%
日本1%
各國鋼產量:
美國180萬噸
德國1760萬噸
英國778萬噸
俄國491萬噸
法國468萬噸
保加利亞262萬噸
奧匈261萬噸
義大利9萬噸
日本 2萬噸
各國煤產量:
美國5億噸
沙俄6億噸,
英國292億噸,
德國2772億噸,
奧匈帝國5420萬噸,
法國4080萬噸
保加利亞60萬噸
日本1415萬噸
義大利70萬噸
……
一番對比下來,斐迪南發現協約國對同盟國的優勢主要集中在了人口、資源、海運這三個方面,遠遠不想網路專家胡扯的雙方實力有多麼懸殊!
實際上,現在軍事實力協約國和同盟國非常的接近,主要是陸軍方面,透過綜合戰績評分參謀部還搞出了一份係數。
以歐洲各國陸軍的戰力平均水平為1計算:
德國18(當時公認的第一不解釋)
法國16(世界前任第一)
保加利亞16(戰績兩次巴爾幹戰爭)
俄國12(歐洲壓路機,遠東表現的太糟糕扣分)
日本12(日俄戰爭)
黑山王國12(巴爾幹戰爭)
奧匈帝國11(鎮壓塞爾維亞革命扣分)
奧斯曼帝國11(德國人訓練的新式陸軍)
羅馬尼亞1(第二次巴爾幹戰爭表現一般)
英國07(英布戰爭扣分)
美國07(美西戰爭扣分)
義大利05(衣索比亞戰爭扣分)
好吧,參謀部完全是以戰績論的,還綜合了軍官指揮能力、士兵的作戰意志、以及武器裝備。
當然了,斐迪南知道這份排名是非常不靠譜的,起碼英國人的排名不至於那麼低,龍蝦兵經過了布林戰爭後,戰鬥力還是有很大的提高的。
並且,每個國家都有精銳和炮灰,如果拿精銳打對方的民兵,沒準義大利人都可以壓著德國人打,當然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不大,正常情況下戰場上的指揮官只要不傻,都不會拿民兵當主力用!
不過陸軍綜合戰鬥力排名,斐迪南認為還是很靠譜的:(以現役軍隊的數量、戰鬥力、裝備進行綜合估算進行排名的)
1、德國
2、俄國(人海戰術在這個時代還是很牛的)
、法國
4、保加利亞
5、奧匈帝國
6、英國
7、日本(裝備太落後)
8、奧斯曼帝國
9、義大利(憑藉裝備和數量)
10、羅馬尼亞
11、黑山王國
美國(不要指望那僅有的幾萬陸軍有多強的戰鬥力)
相比之下,海軍排名就要靠譜的多,直接按著軍艦噸位來的,以弱勝強這種情況是建立在對手不在狀態的情況下,或者是實力接近、運氣逆天的前提下,否則海軍這個技術軍種之間決定戰鬥勝負的主要因素還是船!
畢竟用驅逐艦和無畏艦對決,不用考慮都知道結果!
總軍艦噸位如下:
1、英國271萬噸
2、德國10萬噸
、美國98萬噸
4、法國90萬噸
5、俄國71萬噸
6、日本67萬噸
7、義大利49萬噸
8、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各自26萬噸
當然了,實際上這個排名還有很大的誤差,就是忽略了軍艦的『性』能,比如俄國海軍現在的噸位就很大,但是他們沒有無畏艦,實際戰鬥力就應該在日本之後,甚至可能連義大利人都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