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我們陸軍已經準備好了,隨時可以登陸小亞細亞半島!”陸軍大臣波波夫嚴肅的說
“陛下,我們海軍也做好了準備,隨時都可以掩護陸軍登陸!”海軍大臣彼得羅夫補充道
斐迪南知道軍方早就按耐不住了,如果不是自己強行壓制,他們早就動手了。
保加利亞和奧斯曼帝國之間的矛盾,早就無法緩和了,在世界大戰中了結恩怨無疑是最好的選擇。那麼現在就讓奧斯曼人再做最後一次貢獻吧,斐迪南暗暗的想到。
“嗯,敘利亞可以失守了!”斐迪南淡淡的說
他知道這個命令,可能會讓上百萬人喪命,但是政治就是這麼殘酷。
現在敘利亞地區,已經和奧斯曼帝國時期的荒涼不同了,最早到達的希臘人,後面抵達的羅馬尼亞人、黑山人,總人口已經高達三百一十八萬。
其中希臘移民有一百七十八萬人,黑山王國移民四十三萬人,剩下的九十七萬都是羅馬尼亞人。
如果保加利亞想要防守的話,只要把他們武裝起來就可以搞定了。顯然斐迪南是不會這麼幹的,這並不符合保加利亞的利益。
當然保加利亞也不可能突然放棄敘利亞,這樣容易被人看出破綻來,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從黑山遷移過去的那部分移民中,可有不少曾經是奧斯曼帝國的支持者,如果給他們創造一個機會,當帶路黨那麼守軍的失利也是順理成章的了!
這方面還是情報部門更在行,於是敘利亞的新任守備司令就是情報部門出身的維基克林頓少將,他這次的任務就是在兩個月內合情合理的丟掉敘利亞!
好吧,打敗仗對任何一個將軍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不過對於情報部門的特工來說,這都不算啥。
更奇葩的任務他們都遇到過,沒辦法誰讓他們遇到了斐迪南這個老大呢?後世被網際網路洗禮的他,很自然的借用了很多經典的套路。
敘利亞失守後,再發起登陸作戰,這是斐迪南深思熟慮後決定的。想要借刀殺人,也得給敵人動刀子的機會吧?
等奧斯曼人動手後,保加利亞再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現,就算不能消彌和這些移民之間的矛盾,至少也可以順利的轉移一部分仇恨。
……
在讓敘利亞失守的同時,保加利亞軍隊也向義大利人的殖民地伊利特里亞發動了進攻。
哦,在世界大戰爆發後,義大利在伊利特里亞殖民地政府就很奇葩的宣佈了中立。
看他們夠安分,又不是什麼戰略要地,協約國一時半會兒也就沒有去尋他們的晦氣,現在他們的好日子結束了。
顯然他們都是聰明人,不然也想不到宣佈中立這種奇葩的手段!
不過聰明人也有怕死的特性,保加利亞的海軍陸戰隊剛登陸,他們就宣佈投降了。
當然了,也不能指望孤懸海外的幾千義大利人士兵能有多強的戰鬥力。
其實強搶伊利特里亞並不是斐迪南的意思,這還是喬治一世主動要求的。約旦實在不是什麼好地方,要啥沒有啥。
在這種地方當國王,不適合壯志未酬的喬治一世。儘管他已經不年輕了,但他還是想奮鬥一把。
伊利特里亞就不一樣了,距離蘇伊士運河不遠海洋貿易便利,又在非洲大陸,遠離歐洲列強的核心區域。
旁邊的衣索比亞,又被喬治一世當成了肥肉,大有效仿斐迪南幹翻奧斯曼帝國的架勢,準備吞併衣索比亞建立一個新的帝國。
在斐迪南看來,這是又一個被“大國崛起”忽悠傻了的人。實際上,斐迪南搞出來的“大國崛起”理論,在全世界的傳播度還很高,相信他這一套理論的人還真不少。
喬治一世可以說是見證了保加利亞的崛起之路,他的感觸還更加深,在病急亂投醫之下很自然的就接受了這套理論。
順便還拿這套理論說服了不少希臘人中的精英分子,現實擺在了眼前,在希臘半島就算是復國,也註定是個小不點兒,沒有絲毫成為強國的機會。
但是非洲大陸就不同了,一旦希臘吞併了衣索比亞,大國之基就有了,復興希臘的機會就在眼前。
當然,這也就是在歐洲,思想比較開放,人們可以背井離鄉,接受人在哪裡國家就可以建在哪裡的奇葩理論。
然後希臘政府就和保加利亞簽訂了一份領土交易協議,即用希臘半島交換伊利特里亞,考慮到兩邊的開發程度不同,作為補償保加利亞要負責幫希臘“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