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如果向俄國引進大量的勞工,這筆開銷恐怕會十分巨大啊!”財政大臣肯尼迪為難的說
對於斐迪南招募“僱傭兵”,肯尼迪沒有意見,歐洲本來就有使用僱傭兵的傳統,這方面大家沒有什麼接受不了的。
哦,斐迪南找毛熊當炮灰的想法,直接被他們理解成了招募“僱傭兵”。當然本質上也沒有什麼區別,就算是招募的炮灰,斐迪南還是要付軍餉的,無非是比招募“僱傭兵”限制條件更多一些。
唯一的區別大概是僱傭兵都是自成體系,而斐迪南招募的炮灰部隊,卻是保加利亞負責出軍官,指揮他們作戰!
在肯尼迪看來,如果保加利亞可以使用兩三百萬“僱傭兵”,那麼以保加利亞的人口基數,也可以擁有和英法列強同等數量的軍隊,在戰後利益分配中,也將佔據更加有利的位置!
同時,大量的使用僱傭兵,在戰爭爆發後,保加利亞就可以減少動員人數,保住國內的工業和糧食生產。
……
雖然從單個人來看,向俄國引進勞工的價格不貴,支付的中介費也就250列弗(約合10英鎊),平均路費約50列弗左右,就業安置費200列弗左右,這些全部加起來一個勞工的成本也不過500列弗。
反正都是保加利亞政府先起墊付的,後期要從他們的工資中分期扣除,又不會虧損。因此之前保加利亞引進了大量的俄國勞工,財政部都沒有什麼壓力。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之前都是保加利亞缺少勞動力,才引進來的,有大把的崗位可以安置他們,這會兒斐迪南可拿不出這麼多崗位來!
沒有就業崗位,那麼就只有人為的製造崗位了,這個開支就大的去了!
並且歐洲大戰什麼時候爆發大家都不知道,如果拖上個三年五載,那麼保加利亞政府不就得想辦法養活他們三五年麼?
拋開旁的不說,光是前期的的中介費一個人就需要10英鎊,一百萬人光中介費就是1000萬英鎊。
按照斐迪南的要求,最後怎麼也有兩三百萬人吧?光這就有兩三千萬英鎊投入,而且短期內還不要指望能夠收回成本!
斐迪南點了點頭,這次需要的青壯的數量太多,而且時間又太緊,對保加利亞政府的財政來說確實是一個挑戰。
“這樣吧,我們再發行一期建設債卷,就以開發希臘半島為名,向全世界募集資金,這次的債捲髮放的重點就放到俄國好了!”
肯尼迪想了想後,微笑著說:“好的,陛下,財政部會盡快將資金缺口估算出來。”
毫無疑問,肯尼迪以為斐迪南重點向俄國人兜售債卷,是為了拉攏俄國國內的金融界、貴族,為引進勞工創造良好的政治環境。
斐迪南知道他是誤會了,不過卻沒有解釋,有些事情他一個人知道就行了,沒必要說出來。
“不要評估了,直接對外發行兩億英鎊的債卷,用我們的關稅收入做擔保,利息參照國際標準。”斐迪南淡淡的說
“兩億英鎊”這個數字直接嚇壞了眾人一跳,現在各國都在備戰,大量的資金被消耗到了軍事上,但是兩億英鎊,這都可以打造出一支英國皇家海軍了!(僅限於造艦)
康斯坦丁猶豫的說:“陛下,這個數字恐怕會銷售不出去,而且各國還會認為我們在籌集軍費,這個……”
斐迪南微微一笑,說:“首相你多慮了,就算他們知道了又能怎麼樣?現在大家都在籌集軍費,我們無非做的明顯一些罷了!
不過為了方便,債卷也可以拆分開來發售,暫時對外宣佈五千萬英鎊好了,不過實際銷售不做限制,多多益善!”
反正世界大戰都快要爆發了,斐迪南現在抱著撈一筆算一筆,當然了這些錢未來還是要還的,不過前提是這些債主還在!
同盟國的不用說了,一旦戰爭爆發,雙方的交流自然也就斷了,等世界大戰結束不知道多少金融機構已經破產了,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債卷毀在了戰火之中了!
更何況在德國發行的債卷是馬克,在奧匈帝國發行的是克朗,等世界大戰結束這些國家的貨幣都快成廢紙了,保加利亞可以輕鬆的還清債務!
可惜的是現在的國際形勢,保加利亞政府發行的債卷,恐怕在同盟國市場也很難賣的動,斐迪南想趁火打劫的機會錯過了!
雖然同盟國不行,不是還有協約國麼?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郎就發生了大貶值,從戰前1英鎊≈25法郎的比例,到了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