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海軍部的影響,斐迪南一下子開啟了思路,對保加利亞來說要獨自去攀科技樹實在是太難了!
但是保加利亞這樣的即希望國家能夠發展壯大,又沒有足夠實力去研發的國家太多啦,像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比利時、瑞典、瑞士、丹麥等國,莫不是如此!
分開來看,或是缺少資金,或是缺少技術,大家的實力都不足,無法與列強在各領域競爭。
斐迪南相信,這些國家中總會有人不甘心繼續這麼下去,眼睜睜的看著和世界強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那麼相互之間抱團合作,也成為了一種可以考慮的方式!
不過相互之間的信任也是一個大問題,短期來看把各國的科技力量整合起來是不現實的!
但是相互之間為了共同的利益,在某一領域進行合作還是可行的!
一旦可以歐洲各小國達成了合作,在很多領域保加利亞都可以獨立自主,擺脫對列強的依耐!
趕超列強或許還做不到,但是跟緊它們的腳步,不要被拉得太遠,總還是可以的吧!
……
歷史再次發生了轉折,1903年成為了保加利亞外交新紀元,斐迪南獨創“合作共贏,共攀科技樹”成為了二十世紀中後期歐洲外交的主題,也為歐盟的成立墊底了基礎!
斐迪南的一聲令下後,保加利亞外交部就行動了起來,在外交領域頻頻向各國示好,國內的企業也開始走出國門四處尋找合作伙伴。
這些合作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同時伴隨著這一系列的動作下來,保加利亞和歐洲各國的外交關係,有了明顯的提高!
這是好事,也是壞事!
現在是20世紀初,帝國主義正在全球大舉擴張的年代,斐迪南的這些小動作也引起了它們的注意。
如果不能協調好,和世界主要列強之間的關係,這樣計劃隨時都可能會因為列強的插手無疾而終。
至於能不能協調好與列強的關係?斐迪南的答案是:不能!
誰都不是傻子,難道他們會看不出來保加利亞這麼做的目的麼?
現在之所以還沒有誰出手干預,那是因為斐迪南還沒有取得大的成果,如果只是小大小鬧的話,大家可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
還有就是沒有誰願意當這個出頭鳥,畢竟這是很拉仇恨值的,而且會一次性拉這麼多歐洲國家的仇恨值!
在沒有足夠的利益下,列強是不會出頭的。反之,當他們覺察到利益足夠大了,甚至能夠威脅到他們的時候,就是列強聯合干預的時候到了!
這是個很尷尬的問題,合作的物件之間要沒有利益衝突,那麼自然是要相隔的遠遠的了;同時大家離得太遠,相互之間也就沒有辦法聯合起來,抗住列強的壓力!
“建立聯盟的計劃”還沒有開始,在斐迪南這裡就夭折了!
本著獨痛苦不如眾痛苦的原則,不光斐迪南在頭疼,保加利亞內閣的官員們也在陪他一起頭疼。
“陛下,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現在恐怕是無法辦到了,畢竟我們能夠抗得住列強的壓力,他們不行啊!
但是拖延一下時間還是可以的,等列強插手的時候,我們或許已經拿到了想要的了!”外交大臣梅捷夫有些猶豫的說
斐迪南疑惑的問:“該怎麼辦?”
梅捷夫想了想說:“先想辦法轉移列強的注意力,我們和各國之間的合作儘量秘密進行,降低社會的關注度!就算有了成果,也先行保密,能拖多久算多久!”
“日俄戰爭!”斐迪南的腦海中猛然想起了這四個字
這莫非就是天命?想要瞌睡就有人送來了枕頭!
日俄戰爭的隱患早在十幾年前,就埋下了種子。而1902年1月30日英日兩國簽訂的《英日同盟條約》,更是為這粒子澆水施肥,現在已經開始發芽了!
為了應對“英日同盟”,俄國人急忙拉著法國人,在3月16日發表了針鋒相對的《聯合宣言》。
這次連保加利亞也沒有跑掉,大概是俄國人覺得保加利亞在地中海也有些影響力了,也被捎帶上了!
哦,俄國人的要求,斐迪南很爽快的答應了。反正他知道,雙方又不會真的打起來,英布戰爭還沒打完,英國人怎麼可能在挑起一場新的戰爭呢?
就算是打起來了,保加利亞也是打醬油的貨,除了在一邊搖旗吶喊外,就和他們沒關係了!海軍出去只能送人頭,陸戰英國人又不敢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