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濱黑海,東南是土耳其海峽。)
備註:色雷斯包括了現在保加利亞南部(北色雷斯)、希臘北部(西色雷斯)和土耳其的歐洲部分(東色雷斯)
第二路:保加利亞第二集團軍,由三個甲等師、五個乙等師、兩個重炮團、一個騎兵團、三個工兵師組成,全軍約16.5萬人(戰鬥部隊約13萬)。
包括:保加利亞第二師、第三師、第四師、新編第十五到第十九師,重炮第六和第七團,騎兵第三團,以及工兵三、四、五師組成!
軍事主官:但丁-克里斯托夫中將任集團軍司令,安德烈-布拉斯科夫任參謀長
戰略目標:馬其頓地區(馬其頓共和國和希臘北部的中馬其頓、西馬其頓、東馬其頓)、塞薩洛尼基、伊庇魯斯、阿爾巴尼亞
第三路:即保加利亞第三集團軍,由一個甲等師、一個乙等師和一個工兵師組成,全軍約4.2萬人(戰兵約3.1萬人)。
包括:近衛軍第二師、新編第二十師和第六工兵師組成!
軍事主官:伊利亞-迪米特耶夫少將任集團軍司令,維喬-迪科夫任參謀長
戰略目標:科索沃地區、阿爾巴尼亞
第四路,即保加利亞第六師+1個工兵團,約1.9萬人。
軍事主官:師長喬治-伊萬諾夫,師參謀長斯特凡-波格丹諾夫
戰略目標:跨越羅多彼山脈,直殺愛琴海
第五路,即保加利亞第七師+1 個工兵團,約1.9萬人
軍事主官:師長帕裡夫赫里斯托夫 ,師參謀長斯托尤-布拉迪斯洛夫
戰略目標:跨越羅多彼山脈,沿斯特魯馬河進入馬其頓地區
至於剩下的一個甲等師(第五師)和八個乙等師(新編二十一到二十八師),毫無疑問是總預備隊了,當然也是留下來看家的!
不然像第二次巴爾幹戰爭時期,保加利亞就是精銳盡出,沒有留下看家的部隊,被羅馬尼亞捅了腚眼,才敗得那麼快!
斐迪南當然要吸取教訓了,足足留下了九個師和一個重炮團,約14萬軍隊,不要說是用來防守了,就算是和羅馬尼亞進行單挑都夠了!
備註:工兵師是單列的,沒有計算在60萬主力部隊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