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大臣辯解道:“我覺得他們海軍現在剛好!俄羅斯帝國在保加利亞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但是對他們軍隊的影響力,卻是極其有限!
現在保加利亞陸軍已經自成體系了,我們根本就滲透不進去,那麼掌握他們的海軍就至關重要了!”
首相疑惑的問:“你的意思,我們完全控制保加利亞的海軍?可是這有必要麼?要知道海軍不是短時間可以建成的,用得著花那麼大精力麼?”
海軍大臣堅定的:“不,首相先生,你理解錯了我的意思!我們並沒有打算替保加利亞訓練一支海軍,就算送給他一支海軍,他們也養不起!
只要必要的時候。能夠有一支掛著保加利亞旗幟的海軍出現就行了!奪取博斯普魯斯海峽,乃至愛琴海還是需要我們自己來完成!”
眾人明白了過來,來去,還是海軍想要掌握通往地中海的海路,保加利亞不過是推到明面上的靶子,以免刺激了英國人過敏的神經!
尼古拉二世動心了,即便是現在戰略目標是遠東,但是掌握通往地中海的要道,也是不錯的。未來俄羅斯帝國戰略重心,還是會回到歐洲的!
主張先歐後亞的外交大臣趁機道:“陛下,現在英國人忙於和布林人的戰爭,全歐洲都在給他們下絆子,一時半會兒,難以抽身。現在是我們行動的好機會!”
內政大臣反對道:“不行!支援保加利亞人可以,但是我們能親自下場,這很可能會引發歐洲新一輪的大戰!
英國人也不是傻子,想騙過他們根本就不可能!而且三國同盟,也不會看著我們行動!”
……
最終尼古拉二世否決了現在就對博斯普魯斯海峽動手的提議,畢竟土耳其人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強大起來的,衰弱的奧斯曼帝國是沒有膽子和俄羅斯硬碰的!
不過支援保加利亞的提議透過了,削弱奧斯曼帝國,是俄羅斯帝國長期以來的國策!
領土面積數百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三千萬的奧斯曼帝國,巔峰時期可怕壓著歐洲打的存在,現在衰落了,尼古拉二世怎麼可能不痛打落水狗呢?
至於保加利亞會不會做大,這就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了,反正現在保加利亞已經被綁上俄羅斯的戰車,下都下不去了!
反噬是不存在的,政治經濟文化相互之間已經連在了一起,俄羅斯帝國離開了保加利亞會肉疼,保加利亞離開了俄羅斯就要考慮生存的問題了!
財政大臣:“那麼我們現在能夠從中獲得什麼呢?未來的情況誰能夠得清楚,如果憑白無故的去幫助保加利亞人,現在我們是吃虧的!”
談到了利益,首相冷冷的:“但是現在我們是盟友,保俄良好的民間關係,來之不易,這對帝國未來的戰略很重要。
我們提條件,必須要照顧到民間情緒,很多要求根本就不能提!再加上,現在雖然還是兩個國家,在經濟上我們已經走在了一起!”
首相的話,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這和當時的一股思潮又關——泛斯拉夫主義!
19世紀初,居住在奧地利、匈牙利和巴爾幹地區的斯拉夫人,因受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發展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興起了斯拉夫民族的解放運動,泛斯拉夫主義因而產生。
斯拉夫知識分子首先倡導研究斯拉夫各族人民的歷史、民歌和民間故事,增進文化聯絡,在政治上達到團結,共同對付異族統治,改變斯拉夫人受欺凌壓迫的地位。
1848年6月斯拉夫主義者在布拉格召開代表大會,要求所有斯拉夫人致力於團結協作,實現各民族平等。由於各國代表意見分歧,並沒有能達成一致。
同樣俄國也出現了斯拉夫派別,他們讚美沙皇,稱讚沙俄的社會制度,其中有許多人同奧地利和巴爾幹地區的泛斯拉夫主義者建立了書信或互訪聯絡。
19世紀中,俄國農奴制危機加深,資本主義關係逐漸發展,沙皇政府急欲對外擴張,以緩和國內階級矛盾。
俄國泛斯拉夫主義者利用早期在奧地利出現的泛斯拉夫主義思想,並加以篡改,為沙皇服務。他們的基本主張是:
1、宣稱斯拉夫人和俄羅斯人有著共同的歷史和血統關係,語言文化相近,宗教信仰相同,居住地域毗鄰,有著共同的命運和利害關係,俄羅斯民族是斯拉夫人的領導者;
2、宣傳俄國是斯拉夫各民族的“保護者”,依靠沙皇才能保障斯拉夫人的前途;
3、建立以俄羅斯為“盟主”的大斯拉夫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