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前,依靠的是塞爾維亞人,之後轉向依靠保加利亞人。造成這一原因的主要因素,是俄羅斯帝國一手推動的。
俄羅斯人在宗教、外交上引導馬其頓人向保加利亞靠攏,而俄羅斯帝國的態度,對巴爾幹所有信仰東正教的民眾影響都是巨大的!
俄保結盟後,這一影響更加明顯,巴爾幹地區的東正教信仰區,都在和保加利亞相互靠攏。利用這一優勢,斐迪南政府加速了對巴爾幹地區的滲透。
比較苦逼的就要算羅馬尼亞了,眼睜睜看著巴爾幹各國進行擴張,卡羅爾一世空有雄心壯志,而無處施展,只能在一旁安安心心的看熱鬧!
西邊是匈牙利和塞爾維亞,北川是俄羅斯的烏克蘭和摩爾多瓦,南邊是保加利亞,東邊的是黑海,強敵環飼,無處發展。
保塞戰爭時期,羅馬尼亞人就準備出來分一杯羹,可惜礙於和奧匈帝國的關係,選擇了支援塞爾維亞。
但是塞爾維亞敗得太快,快到羅馬尼亞還沒來得及進行了全國動員,戰爭就結束了,沒辦法誰叫他北方的鄰居是俄羅斯帝國呢?而俄羅斯帝國又恰恰是保加利亞的盟友,反正羅馬尼亞人是不敢賭!
超過了全國百分之七十的主力部隊,都佈置在了摩爾多瓦和烏克蘭一線,卡羅爾一世對自己的用兵能力再自信,也不認為羅馬尼亞一支偏師就可以打敗保加利亞。
再加上當時羅馬尼亞國內的局勢也不穩,隨時有可能爆發新一輪的農民起義,卡羅爾一世最終選擇了拋棄塞爾維亞人。
……(至於奧斯曼國內局勢,腦補吧!只有四個字:狼煙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