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章 《俄保同盟》一(1 / 2)

小說:地中海霸主之路 作者:新海月1

時光匆匆而過,一晃就到了1891年底,拉鋸已久的俄保談判終於接近了尾聲。

前後長達一年多的談判,涉及條款高達五百餘項,包含了政治經濟軍事乃至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

在1891年12月15日,雙方終於達成了一致,簽訂了《俄羅斯帝國和保加利亞公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友好交流條約》,簡稱:《俄保條約》,又被稱為:《俄保同盟》。

在《俄保同盟》簽訂當天,斐迪南就批准了。只待送往聖彼得堡,經亞歷山大三世批准就可以正式成立了。

俄羅斯代表團,已經在保加利亞待了大半年,現在正忙著趕回去過聖誕節,謝絕了斐迪南的挽留。

心情不錯的斐迪南,還親自參加了歡送宴會,給俄羅斯代表團踐行。

說實話,斐迪南也沒有想到,這次談判進行的如此順利。

綜合來看《俄保同盟》對雙方來說,都是各取所需,是一份平等條約。在19世紀末,小國同列強簽訂一份平等條約,困難是後世難以想象的。

也就是斐迪南來自於後世,知道俄羅斯的外交困境是佔時的。法俄結盟,已經在秘密進行了。當時來看,同俄羅斯結盟所承擔的外交風險,也是十分巨大的。

歷史上保加利亞向俄羅斯靠壟,已經是1894年了。當時法俄同盟已經建立,對保加利亞已經是可有可無了,自然不會花大代價去拉攏。

在斐迪南看來,《俄保同盟》的建立,保加利亞從俄羅斯獲得了工業發展的原材料,還有廣袤的市場。是保加利亞工業化程序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在當時,能夠為保加利亞提供這兩點的,除了俄羅斯帝國,是其它任何國家都不具備的。

19世紀末,資源豐富的國家除了俄羅斯還有英法,他們有大片的殖民地。但是英法工業發達啊,基本上自給自足,根本不需要進口工業品。

然而其它國家呢?

德國典型的工業發達,他還要向外進口資源,和尋找市場呢!

奧匈帝國工業也不差,而且工商業和德國聯絡的很緊密,怎麼也輪不到保加利亞吧!

義大利不用考慮,他現在還是個屌絲,資源貧瘠工業落後,還沒有向巴爾幹地區伸手的底氣。

美國現在還不是後世的世界警察,手還伸不到地中海。哪怕是雙方進行貿易,光運費就比原材料本身的價格還高。

那麼俄羅斯就是保加利亞唯一的選擇了。俄羅斯資源豐富,而且離保加利亞還近,有黑海相連,可以朝發夕至;而且工業不咋的,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的工業品。

不光斐迪南覺得《俄保同盟》不錯,遠在聖彼得堡的亞歷山大三世,現在心情也很不錯。

亞歷山大三世,俄羅斯帝國的第十三位皇帝,1881年~1894年在位。

亞歷山大三世的統治是在亞歷山大二世開創的繁榮局面下開始的,亞歷山大三世也無意樹立新政,無意過多幹涉實際政務。

他採取了類似董事長式的治國方法:組織任命了一批有能力的人,形成了一個智囊圈子,讓這些人先對國家政務進行研究,拿出幾個處理方案,然後報呈皇帝本人,再作出最後決定。

在亞歷山大三世期間,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達到一個頂峰,不但在軍事上,也在經濟上,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強國。

但是由於俄羅斯上層統治集團推行的逆向改革措施,鉗制了思想發展,嚴重阻礙了教育普及,影響了國民素質的普遍提高,加速社會階層對立,為最後透過暴力革命手段和內戰推動社會發展的歷史程序打下了伏筆。

在外交方面,亞歷山大三世積極推行泛斯拉夫主義,這當然和俄羅斯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不斷上升有關。

俄羅斯推行的泛斯拉夫主義有很強的外交針對性,主要是針對巴爾幹半島和黑海沿岸,這顯然是為了擴大俄羅斯在這些地區的影響力,鞏固俄羅斯在斯拉夫民族居住區的統治地位。

俄羅斯在巴爾幹半島的政策一方面對提升自身國際地位,促進當地民族解放運動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消極因素也是顯而易見的,在巴爾幹地區的活動,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提供了導火索,為俄羅斯帝國覆滅埋下了隱患。

除了奧匈帝國以外,和俄羅斯逐鹿巴爾幹的還有德意志帝國。

德國一直希望獲得一個地中海的暖港,打通北海、波羅的海和地中海通道,攔腰將歐洲切斷,所以加快了在巴爾幹半島地區的擴張勢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