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七章 東南亞戰略(1 / 3)

小說:地中海霸主之路 作者:新海月1

“陛下,想要增加國內的橡膠產量,恐怕還有些難度!”康斯坦丁想了想說

橡膠也不是那麼容易種植的,不是斐迪南想種多少就可以種多少,它對氣候、雨水、土壤均有要求。

喜高溫、高溼、靜風和肥沃土壤,要求年平均溫度26~27℃,不耐寒,在溫度5℃以下就要掛掉了。

要求年平均降水量1150~2500毫米,但不宜在低溼的地方栽植。適於土層深厚、肥沃而溼潤、排水良好的酸性砂壤土生長。

淺根性,枝條較脆弱,對風的適應能力較差,易受風寒並降低產膠量。

這麼一大堆的要求下來,保加利亞適合種植橡膠的地方也就不多了,巴爾幹部分地區還勉強可以,不過產量不高。

斐迪南也沒有計劃在本土種植橡膠樹,經濟上不合算,而且還會打破國內的產業生產鏈。

本土不行,那就只能是非洲殖民地了。

後世非洲的橡膠產量約佔世界產量的6%,主產國在象牙海岸、奈及利亞、賴比瑞亞、喀麥隆、迦納和加彭,恰好這些地區除了象牙海岸外,都保加利亞控制範圍之內。

早在1923年,保加利亞就開始在非洲開闢橡膠園了,在1925年的時候達到了巔峰,之後的開闢速度逐步放緩。

也就是說沿海地區,適合開闢橡膠園的地區已經開發的差不多了,想要繼續開闢橡膠園就必須要深入到內陸去。

這意味著成本和風險會雙重增加,橡膠園隨時都有可能會面對當地部落的襲擊,

這些情況,斐迪南也是知道的,否則也不會在1925年過後,就逐步停下了橡膠園建設。

目前這些橡膠園的莊園主,基本上都是保加利亞的軍功貴族,運氣不好封地去了非洲,只能發展經濟作物。

斐迪南也不可能讓他們不計成本的為國種橡膠,那是不現實的,人家也要追求經濟利益啊?

在這個私有土地神聖不可侵犯的年代,人家愛種啥種啥,只要不是種毒品斐迪南都管不著。

“我都知道,不過我們東南亞不是有一塊殖民地麼?從氣候環境上來說,應該是可以種植橡膠樹的吧?”斐迪南笑呵呵的說

“陛下,這個只是理論上可以,我們沒有進行實地考察過,還不能夠下結論!”康斯坦丁想了想說

“嗯,讓當地的官員確定一下,如果可以的話,就把棉蘭老島變成我們橡膠園好了!”斐迪南想了想說

斐迪南記得菲律賓也是橡膠出口國之一,主要產地就是在棉蘭老島,好像附屬島嶼也可以,前世他還在朋友空間裡,看到過巴西蘭島的大片橡膠樹。

現在他一句話就決定了島上百萬人的命運,一旦棉蘭老島變成了保加利亞的橡膠園,當地人肯定會被移民。

東南亞叛亂的教訓,已經告訴殖民者們,土著的破壞力是巨大的,他們才不會在乎經濟價值的,叛軍可以將橡膠砍掉用來生火,就知道他們的知識水平了。

這次叛亂表面上是革命思想的傳入,激起了當地人的獨立意識。

這都是糊弄人的,完全是瞎扯淡,如果真的是如此的話,當地人早就第一時間建立政權,然後和英國人談判了。

雙方的實力差距那麼懸殊,革命黨人難道不知道和英國人死磕意味著什麼?

還不是他們雖然發起了革命,但並不是這次革命的領導者,並沒有掌握大權,真正的掌權者依然是部落首領。

這裡面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當地人口增長過快,資源已經無法讓他們躺著就能過得很舒服了,要是不勞動就要捱餓了。

悲劇的是,他們中的很多人只能夠從事最簡單的勞動,略微複雜一點兒的工作,他們就幹不了。

比如說:種地,這就是一項高技術活,當地的生產力水平,還沒有趕上中世紀,很多深山中的部落,文明程度還停留在石器時代。

由於殖民者的到來,一些文化也被傳播了過來,當地人也學到了不少知識,然後存活率就越來越高。

後果就不用說了,人多了落後的生產力就養不活他們了,殖民政府也不是做慈善的,該壓榨的還是要壓榨。

按照慣例,這個時候殖民政府就應該挑起他們之間的內鬥,讓當地的各大部族火拼,消耗掉多餘的人口。

可惜,久走夜路必闖鬼!這次殖民政府就撞鬼了,還沒有來得及開始行動,當地人就反了,所有人都把矛頭對準了殖民政府,然後就變成了現在的局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