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人操盤的話,某一支股票很可能會停在某一個位置,很長時間都沒有大的波動。
總之,在大盤利好的情況下,那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就算是莊家在收割,總體還是在上漲的。
等把羊養肥了,差不多經濟危機也就來了,可以宰殺了。這個時候發生了任何問題,都可以推到市場大環境上。
更黑一點兒的,就把別人的企業拿來上市好了,作為證券公司賺取幾個點的佣金,再利用內幕訊息打個時間差撈錢。
斐迪南是一個好人,他基本上都不玩股票,除了在大收割的季節外,平常他都不搞事情。
畢竟和這些低階的手段相比,銀行還要更加暴利,利用別人的錢賺錢,才是最佳選擇。
這也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在別行業建立的企業最多也就三四家同類企業,而銀行數量都要突破三位數了。
大到皇家銀行,擁有上百億列弗的資產,控制著數千億列弗的產業,影響力擴散到了世界上的主要國家。
小到某個地方銀行,資產不過百來萬,影響力不過一城,一點兒風吹草動,都有可能會倒閉。
這個年代,全世界的平均企業壽命不足五年,那種勇於開擴,不斷創新的企業,平均壽命更是不足兩年。
並且越是局勢混亂,經濟發展落後的地區企業的平均壽命越短,反之亦然。
調查資料顯示,保加利亞的家族企業是全世界所有發達國家中比例最高的,幾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企業都靠家族傳承。
同樣,保加利亞的企業平均壽命,也是全世界最長的,截止到1927年企業平均壽命是25年。
如果前世的說法,家族企業有個平均壽命不超過25年的魔咒說法,那麼保加利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破產潮,馬上就要來了。
好吧,斐迪南根本就沒有把這個傳說中的魔咒當成一回事,就算是家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二十五年,也比這個平均壽命只有五年要強的多。
這些平均數字,實際上根本就是扯淡,比如現在英國的企業平均壽命僅有4.5年,那麼英國是不是天天被破產潮困擾?
每年企業百分之二十幾的破產率,那麼倫敦政府還不得愁死?
答案很簡單,破產的大都是皮包公司,很多公司從註冊到破產,就做了一筆業務,或者是兩筆業務。
作為資本家的大本營,大英帝國的皮包公司自然是少不了的,這些企業的超低壽命,自然就拉了他們的企業平均壽命。
而保加利亞這方面管制的要嚴格些,企業想要破產,少不了要被裡裡外外的查上一遍,這些的皮包公司自然就要少些了。
相比中小型企業,大型企業的平均壽命更加能夠說明問題,這個資料令統計人員很為難,保加利亞至今為止還沒有破產過一家大型企業,這該怎麼算?
看了這個數字斐迪南都不知道該喜還是該憂,靠製造業積累資本的速度太慢了,從繼位到現在保加利亞就沒有誕生幾家大型企業。
除了政府企業,要不就是王室企業,鳳毛麟角的幾家自主成長起來的大型企業,都是身經百戰的主,怎麼可能輕易破產呢?
畢竟保加利亞建立也才這麼幾十年,縱使以百分之三十的超高利潤,持續不斷的發展,五年後的資產也不過增長了2.7倍。
在這期間,你還不可能沒有個人開銷,全部投入到擴大生產中,市場也沒有那麼的美好,還要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五年資產能夠翻倍的企業家,都是成功的企業家了。
從一家資產幾萬列弗的小工廠起步,隨便你怎麼翻倍,斐迪南繼位這四十來年,就算是你的資產翻了256倍,也還沒有摸到大型企業的門檻啊?
至於本身就財大氣粗的資本家,整個保加利亞就他這個國王。
一個剛剛擺脫奧斯曼人統治的小國,又被清洗了一遍利益階層,怎麼可能還有大資本家存在呢?
再往後看,就是俄國內戰爆發後,流落到此俄國資本家,受盧布貶值的影響,他們又能有多少錢呢?
作為外來戶,想要發展起來,不也得需要時間麼?想要在短短几年內,就建立一家大型企業,你也得擊敗那層出不窮的競爭對手啊?
最容易發家的礦老闆,很遺憾自從保俄兩國簽訂了貿易平衡條約後,巴爾幹地區的礦山就陸續被關停了,就算沒有關門的也被限制了生產。
要麼以市場價將礦山賣給政府,要麼留著等政策放開了,再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