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都拿出來了分贓,足以令絕大多數盟友滿意了,至於能不能守得住,這就是他們已經的問題了。
首相托爾斯基想了想說:“克里斯托夫將軍的提議非常具有可行性,按照我們的既定計劃,大戰過後北美三國會獨立建國,那麼大英帝國除了本土之外,最富裕的地區就是印度了,其次才是南非。
這次戰爭我們才是主力,將印度地區分給他們,我們兼併英國人的非洲殖民地,正好大家各取所需。
剩下的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和東南亞地區,我們可以在能力範圍內兼併其中一部分,如果盟友中誰自認為有能力,也可以分他們一份!”
實力決定利益分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除了這幾個大國之外,剩下的盟友利益分配,都不需要在內閣討論了。
這就是世界的本質,名義上給予了他們平等的地位,實際上他們的話語權並沒有增加,想要獲取更大的利益,除非在戰場上證明自己的實力。
只負責搖旗吶喊的,戰後除了可以不用抹掉英國人的債務外,最多就只能跟著混點兒象徵式的賠款了。
比如說芬蘭大公國,就是負責搖旗吶喊的,又比如說荷蘭、比利時流亡政府,他們也只能吼上兩嗓子了。
“如果大家沒有其他異議,那就這麼決定了!”小斐迪南微笑著說道
異議怎麼可能沒有異議呢?
但是,保加利亞不是一個靠異議混日子的國家,反對可以,只要拿出更好的辦法出來就行了,拿不出來那就先執行好了!
當然,這只是一張空頭支票,想要獲得保加利亞許諾的條件,那都要拿起武器幹,打贏了敵人才能夠作數。
慷他人之慨的事情,小斐迪南是不介意去做的,大英帝國佔據了全世界大半的殖民地,能夠拿出來分配的利益太大了。
對保加利亞來說,經濟上的收穫是南非,戰略上的收穫則是英國人遍佈全球的海軍基地,約翰牛殖民地中的港口,大家提前都沒有提,顯然這部分會被保加利亞吃下去了。
拿下了這些地區,未來的全球化戰略中,保加利亞就佔據了先手,現在來看或許意義不大,到了未來這都是高瞻遠矚的戰略目光!
1940年4月7日,神聖同盟舉行了第二次擴大會議,各國就利益劃分達成了初步協議。
受到了利益的刺激,各國紛紛拿出了本錢,奧匈帝國動員了兩百三十多萬軍隊,西俄羅斯也動員了一百八十多萬軍隊,就連西班牙人都動員一百五十多萬軍隊。
再加上一幫小弟湊出來的百萬大軍,到了1940年5月份底,神聖同盟的軍隊數量已經突破一千兩百多萬了。
……
推書:《重生之養豬大佬》,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