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局勢的日益緊張,英國人也在開始整軍備武。
1933年,大英帝國的軍費開支為3.5億英鎊;
1934年,就迅速增長到了6.8億英鎊;
1937年,更是增長到了8.98億英鎊;
1938年,英國軍費開支已經提高到了10.92億英鎊。
雖然這些年,英鎊貶值的厲害,這個數字依然很驚人。
到了1938年,英國人的軍費開支,已經到了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四點三,佔英國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一。
同年,英國政府還向國會提交了義務兵役法案,可惜沒有透過。
即便是如此,英國政府還是開起了兵役登記制,由於法案沒有透過,所以他們就只能採取自願登記模式。
英國人在行動,別的國家也沒有閒著,最為瘋狂的要數德意兩國了,軍費開支已經超過了他們財政收入的七層。
法國政府也意識到了危險,在一片反戰浪潮中,國會還是透過了新的軍備法案,投入到擴軍備戰的大潮中。
保加利亞自然也不例外了,世界霸主的位置還沒有拿到,世界軍費開支第一的帽子到是給先戴上了。
英國人主要發展海軍,陸軍和空軍作為輔助就可以了,保加利亞卻要兼顧三軍,軍費開支自然更高了。
好在這些年,保加利亞經濟發展的不錯,不然就只能提前引爆戰爭了。
從單純的資料分析都知道,戰爭準備的時間越長,最後造成的破壞也就越大,失敗者自然是越慘了。
斐迪南是手頭有貨,心中不慌,可以靜靜的看著他們表演,反正阻礙各國核武器發展的速度,現在他們連這個概念都沒有。
在這方面有研究的專家,要麼到了保加利亞,要麼被送去見了上帝,所有人都知道了鈾元素,可以用來幹什麼,就不是普通人能知道的了。
在原子彈誕生前,就連負責製造武器的科學家們,都不知道這玩意兒有那麼大的威力,可以說完全是意外的產物。
歷史上,美國的哈曼頓工程,動員了十多萬人參與,歷時三年耗資二十多億美元,搞出了原子彈。
這都是教科書上的說法,實際上哈曼頓工程負責研究原子彈專案的技術人員,總人數也不過那麼一千多號人,剩下的自然是別的研究小組了。
美國人又不傻,怎麼可能將全部的希望寄託在一款武器上呢?真以為可以印美元,就不是錢了?
那個年代還是金本位,二十多億美元,就算是對美國政府來說,也是一筆天文數字,一旦專案失敗,怎麼向國會交代?
實際上哈曼頓工程,還有一系列的專案,資金也不都是國會撥款,其中有一部分是社會資本。
從經濟上來看,哈曼頓工程也是一個投資回報率不錯的專案,關於核能的利用,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專案結束後,還留下了一堆實驗室。
斐迪南投入,就沒有那麼大了,不是他沒錢投入,而是沒有必要,美國人當時是兩眼一摸黑,完全就是在四處撒網。
具體怎麼製造核武器,斐迪南是不清楚,網上看到的資料,他也不敢相信,不過大概思路還是有的。
先將鈾礦石進行分離,精選出富鈾,然後進行提純,純度超過百分之九十,就可以進行製造核武器了。
具體怎麼搞,那個還是讓科學家慢慢玩吧,於是保加利亞的科學家們就玩了七年時間,才搞出原子彈來。
這不是科學家們的效率低,科學研究很多時候都要靠運氣,有時候一次實驗就成功了,更多的時候一千次實驗依然是失敗的。
由於斐迪南封鎖了這方面的知識,現在全世界就只有保加利亞擁有重水工廠,短期內根本就不會有競爭對手。
“父親,今天上午九點半,德國政府突然向新波蘭王國宣戰,半個小時之後,30萬德軍跨過了邊界線,向波蘭發起了進攻!”小斐迪南幸災樂禍的說道
歐洲大陸上的任何一次戰爭,都是在對舊大陸力量的削弱,這是符合保加利亞利益的。
否則,他們早就和英國人開幹了,何必要先等大陸戰爭爆發呢?
“這是早晚的事情,現在就看波蘭人能夠撐多久了,但願他們能夠撐一個月時間,讓法國人來得及準備!”斐迪南微微一笑道
“父親,沒有必要這麼悲觀吧?新波蘭王國的實力再弱,也不至於這麼快就完蛋吧?
以波蘭騎兵的優勢,想要把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