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回憶(4) 陶老太和葛娟想反駁,可卻不知道該如何辯駁。 剛才那麼多人在屋裡都看到、聽到了。 陶愛華,也就是原主爺爺,低頭抽著旱菸沒說話。 陶正福恨恨的瞪了眼身邊縮著的媳婦, 又把不善的眼神看向這個,之前沒多注意過的侄女。 陶桃半點眼神欠奉,她安靜乖巧的站在外婆孫秀芝的身邊。 孫秀芝,是陳修文的母親,她雖性格溫柔,卻更不乏女子的韌性。 哪怕陳家遭逢變故,家產被丈夫捐了,全家一起回老家生活,她也沒叫過一句苦。 哪怕丈夫病逝,大兒子陳修遠因替導師奔走被下放,她也撐住了。 她得好好活著。 她在,孩子們的家就在,陳家不能散了。 現在,女兒又先她一步走了, 一開始她確實很悲痛,以至於都沒顧得上陶桃, 讓她剛剛在西屋裡說了那些犯忌諱的話, 好在陶家人都被鎮住了。 現在想來,陶桃經此一事長大了,懂得拿捏事情了, 她自然不會給外孫女拖後腿。 見村長問陶家人話,她也只靜等著陶家人回話。 她的宗旨就一個:她的女兒不能白死了。 她心裡清楚,這事哪怕報公安了,她和外孫女也不見得就能討到好。 可要想她們不報公安,就得給陶桃足夠的補償。 她也不多要,她只要她女兒女婿成親後這14年,寄回家的津貼的一半。 另外一半,當是女婿為人子,應盡的孝義。況且這年陶家的吃穿嚼用、娶媳嫁女,肯定沒少花錢。 公中的的錢怕是也不多,能省下來一半存著就是葛芳能當家了。也就是說,要陶正軍一半的津貼,就等於把陶家的家底掏出大半了。 而葛娟這裡,她要這女人,給她閨女披麻帶孝。 再當著全村人的面,在她閨女墳前磕頭認錯,發誓一定會把陶桃當自己閨女養大,不得苛待。 聽到一半的津貼,陶老太氣得跳腳,“哪來那麼些錢,這些年家裡哪裡不花銷!” 她不想拿,老二結婚後寄回家的津貼,可是有好幾千塊,哪怕只給一半,也兩千多塊了。 可不等她再說話,村長又開口了, “陳家嬸子明理,這要的補償合情合理,我是極認同的。 “雖說家裡會有花銷,可這不是還給留下了一半。” 說著,直接略過陶老太,轉頭問陶愛華,“叔你覺得呢?” 抬頭看到陶家其他幾人的不忿,又補充了一句, “還是你們願意報公安,或者給正軍部隊裡發個電報? “雖說正軍兩年多沒訊息了,但是沒訊息不代表他就人沒了,他媳婦可是軍嫂。” 眾人都沉默了, 哪怕是三房的和陶小姑,也不得不承認,賠錢了結是最好的結果。 陶家眾人心裡門清,這事不能報公安。 報公安哪裡還會有什麼好, 不說葛娟,只陶家準沒好名聲,名聲臭了,一家子血緣的,沒一個能討得了好的。 以後誰還敢把閨女嫁到他們陶家做媳婦?整個陶灣村都要受牽連。 這也是村長擔心的,報公安是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數。 再說害死軍嫂這事,要是傳到部隊去,陶家人都不敢想象後果會有多嚴重。 讓大嫂給弟媳披麻帶孝,雖然過了點,可這會兒眾人都沒反對,只要同意不報公安就行。 至於孫秀芝要求葛娟,把陶桃當自己閨女養大,不得苛待。 大家都知道這就是個面子貨。 但孫秀芝是外婆,陶家人都還活著呢,陶家族裡不可能同意陶桃跟著她過。 孫秀芝也沒能力帶去養,她自己的口糧都是佔了公家的便宜,桃花大隊的隊員們肯定不能接收外孫女的糧食關係轉去她的戶口上。 葛娟有了這句誓言保證,再有全村人看著,想來陶家人做事都會顧忌些, 也好給陶桃更多的時間好好長大。 陶爺爺狠狠剜了老妻一眼,這個沒用的,居然被個寡婦拿捏住了。 陶老太不甘心,還想再說點什麼,陶桃天真的說道, “奶,我媽說你要還有其他想法,她晚上去找你談談心。” 說著又看看屋外暗下來的天色,“反正也快天黑了,不急,她晚上有的是時間。” 陶老太嚇得一哆嗦,陶爺爺氣恨的看了眼陶桃, 眼見陶桃轉頭面無表情的看他,又恨恨的轉回視線。 雖恨老妻無能,可是他心裡也有點發毛。 人年紀越大,越相信這些神神鬼鬼的事。 他也擔心正軍媳婦不甘心,回頭來找他們。 尤其是這兩年正軍部隊沒信傳來,家裡老婆子苛待老二家的越來越狠,他又不是瞎了沒看見。 陶老太更怕,萬一沒讓這丫頭順意,正軍媳婦不肯走可怎麼辦? 陶正福只當看不懂他爹的暗示,報公安肯定不行,爹媽能拿錢出來平息事情再好不過。 陶愛華看其他人都指望不上了,終是忍不住自己開了口。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