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查漏補缺 陳老笑眯眯的看著每一個進辦公室的人,他們實驗室人不多,加她一起也才4個。 其他三人中,一個原先是部隊醫院的藥劑師季明,其本人對藥劑研究有興趣,又是參與了陶桃那款外傷藥實驗的人,藥廠成立後,他就主動申請調了過來。 另外兩位也都是以前其他研究院的,兩人的情況和陳老有一些類似,他們都有一些海外留學背景,受運動影響在原單位待不下去了。 他們原是申請了下鄉的,下鄉雖苦可總比呆在城裡動不動被人搞事強。 不想李伯安這邊弄了個藥廠,到處託關係找研究人員,他們的師長親友就託了人情把人塞藥廠實驗室來了。 謝芳華,因為穿著打扮惹了前同事的眼,舉報她思想有問題,不夠艱苦樸素,是個享受主義。出了這次事就和丈夫離了婚,孩子也被丈夫帶走並登報脫離了母子關係,如今就是一孤家寡人。 好在她丈夫不是真薄情,離婚和登報主要還是為了孩子考慮,聽到藥廠實驗室找人的訊息後,就想辦法找人和李師長聯絡上了。 榮安,則是被自己帶的學生舉報的,喜歡研究新事物,三十來歲的年齡一直也沒找個媳婦,為人比較不羈。 在實驗的時候碰上個傻叉,忍不住爆了句粗口,要命的是句英文,然後就被這個傻叉給舉報了,說他思想有問題,崇尚M帝國主義。 榮安是董懷夕的學弟,陳老惜才,就想辦法讓李伯安把他要了過來。 人到齊沒一會兒,辦公室又進來了兩個人,三個研究員定睛一看, 一個小姑娘和一個小孩子? 這是哪個領導家的小孩跑這來了? 謝芳華才要問是不是走錯地方了,就見到陳老笑眯眯的朝兩人招了招手。 “來,陶桃,英澤,和大家都認識一下。” 然後又對眾人說,“這是我新收的兩個學生。” 眾人:…… 陳老居然收學生了?還是這麼小年齡的? 等幾人聽陳老說完陶桃和李英澤的創舉,知道兩人正是他們最近在研究的那份手稿的新工藝研究者後,一個個眼冒紅光,尤其是榮安,簡直太驚奇了! 能進實驗室的研究員,那也是從小被人誇天資聰穎的。可就這樣,他們也沒像這兩位小友一樣,只是透過自學三個月,就搞出了一個完整的新的藥品工藝研究。 別說是自學三個月了,就是自學三年、三十年也未必能。 幾人打過招呼後,陳老道,“陶桃的製藥方案我計劃先行開發投產,如果一切順利,那我們也可以在青黴素的製藥工藝上嘗試改進升級了。” 陳老笑道,“為了加快我們的研究進度,我可是迫不及待的把他們倆拉來我們專案組了。大家可得抓緊時間,爭取這個專案能在暑假裡就搞定。畢竟他們還小,如今還是要以基礎學科知識的學習為重。” 眾人連忙附和,也覺得信心滿滿,之前大家就已經在做新方向探索了,不過新型工藝的生產線還沒突破,如今既然有陶桃他們的加入,想來上生產線就妥了。 這邊定下後,陳老就給後勤的陳修之掛了個電話,她也是昨天才知道,原來陳修之竟然是陶桃的舅舅。 陳修之他們機械工程科負責協助實驗室完善並落地製藥工藝,既然兩人有這層舅甥關係,想來溝通會更順暢一些。 製藥生產線其中涉及的各種裝置是重中之重,上次部隊送來的儀器裝置都還在解析中,能用在此次新藥生產線最好,不能用的就只能自己想辦法動手造了。 陳修之早想到這種情況了,這邊陳老的電話一打過來,他就馬上帶著許正來了實驗室小樓的辦公室開會。 不到下午五點幾人就基本討論完了,其中哪些基礎裝置是國產採購可替代的,哪些裝置是現有可用的,又有哪些裝置是需要自己動手改造的,幾人都一一討論並做了兩套備選方案。 最後的結果比陳老預計的情況好太多了,竟然只需要進行裝置改造就能解決生產線的問題。 這當然是陶桃在虛擬實驗室就已經計算並測試過的,為了達成目標,她還忍痛花了好幾百萬,把系統商城裡和這個世界一樣或類似的好幾款裝置,都買了一套進行反覆實驗。不然只是一個磺胺藥品的研究,哪裡用得著她花兩三個月時間。 系統趁著給國內送物資偷渡的一大批的特殊裝置和儀器,其中三分之一就是系統評估過,藥廠當前和未來一兩年需要使用的儀器裝置。 這次大采購還真是陶桃佔了大便宜了,雖然錢花出了不少,可如果不是她完全放手給系統,也不可能達成這麼好的結果。 如果沒抓住這次機會,那可是未來幾年陶桃自己花再多錢都不一定好搞定的事。 見新生產線的事情聊得差不多了,陶桃舉手,“老師,我們藥品上生產線前,是不是還得把安全防護重新做一下安排,以前藥廠工人們生產的都是中藥製劑,化藥和中藥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特別是在工人防護這塊得提前準備。”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