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唐史。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謝正坤只是開個頭便轉身看著唐史,他只是想看看這孩子的基礎是否在這逃難的途中有鬆懈。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谷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至知在格物。”唐史的聲音清清淡淡的,很是平衡,顯然,記得極熟。
謝正坤點了點頭,轉向黃書文,黃書文接過來眼神輕輕在笑著道:“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
“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
卓勝抬了抬手,唐史才停下了背誦中的書本。
“想必四書五經你已經倒背如流,那我便問問你算經,可好?”
“是。”唐史言簡意賅。
“有一隊衛兵,衛兵列隊,列成五隊餘一人,列成六隊餘五人,列成七隊餘四人,列成十一隊餘十人,求韓信最少有多少衛兵?你且解解看。”卓勝臉上的表情很是好奇。
想看看這唐家村的人是否真與外面普通學子不同。
唐史看著這道題心算便開始。
無紙無筆,只能心算,這也算是師長在考他。
唐寧的眼睛亮晶晶地看著卓勝,彷彿在說:抽我啊抽我啊,我算出來了。
古代算術題太簡單了啊,九年義務教育出來的唐大廚,表示,她會啊,很會啊。
卓勝有些好奇地問道:“王府管家同我們有講,唐家村的孩子,不論男女都是要來上學的,你,也是要來的?這道題會嗎?”
“對對對,要來的,我叫唐寧,會的。”唐寧點點頭,她就喜歡解題啊。
“那算出來是多少,講出來我看看可對?”
“兩千一百一十一人,先生可對?”唐寧自然不會一個一個去排隊算,用的也是自己在現代學過的方法。
根據題意,先求6和11的公倍數,求出其公倍數再減去1,再找到這些數中列成五隊餘一人,列成七隊餘四人即可。
卓勝感覺稀奇,這題可不簡單,光是一步一步算也需要不少時間。
可這小孩子明明算都沒算,草稿都沒寫呢。
這就出來了。
連唐史這個比她大幾歲的都還沒出答案呢。
不會是亂猜的吧?
卓勝又出了幾道題,唐寧都是秒給答案:“奇才!奇才啊!他與旁人想法不同,不管是在工部、吏部、兵部、禮部、刑部……哪個部都需要心算,口算,筆算精通的人才的。可惜是個女孩子。”
“不可惜不可惜,夫子在上,學生哪怕就是幫著家裡人管理家務,計算田產收益,也是需要算術的啊,有了小家才會有大家,有了大家才有國家,不可惜不可惜。”唐寧的一番話,立刻讓在場的夫子都為之一振。
是啊,都說有國才有家。
可是沒有小家,又哪能撐得起一個國家。
沒想到唐家村小姑娘都懂的道理,他們還是太想當然了。
夫子們的考核結束,除了唐史,唐寧也讓他們見識了一把。
唐史:這丫頭心算如此厲害,是不是要找個機會請教請教?
唐寧:請把是不是和問號拿掉。
兩位武師看著孩子們被考核都有些技癢,這些個讀書人文縐縐的,他們是不會,可是唐史說村裡的男孩子箭法都還不錯的時候,
兩個人果然是找了幾個人過來試了試。
其中就有鄭石頭。
“好好好!!真沒想到,二公子給咱們倆找來了這麼些好苗子,以後我兄弟二人一定盡力教導這些孩子。”武師看著鄭石頭那十箭都正中靶心,樂得都找不著北了。
沒想到他們這歲數就能找到合心間的徒弟。
能學武的人很多,會學的人很少,
適合的人就更少。
今兒個算是皆大歡喜,都挺滿意的。
讓村裡人再準備準備要讓哪些孩子來上學的,要先到村長那裡去登記登記。
夫子們也是需要回去拖家帶口的再搬來這裡適應幾天再開學。
到了傍晚,才算安排好,送走了夫子們。
唐寧看看天,吃好飯回了院裡,“這鴿子不知道到沒到那人手裡呢?”
唐文軍帶隊晚上紮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