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晚飯多吃些,還叫上了唐文軍去將軍府裡的校場練了好一陣子,一陣的暢快。
等二練好,唐文軍便命人給周敏之準備了房間換洗。
等都換洗好後,周敏之便和唐文軍來到了書房:“文軍,等明年春收,我們就要起程了。”
唐文軍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但想了想,宗南國並沒有完全統一,大皇子口頭說要尊蜀王也就是現在的皇帝。
可是北方四州早就建立了高高的城牆,這兩年京中也沒有拿到那四州的稅與糧。
而且大皇子還早就和北狄勾聯,怕是現在正是在養精蓄銳,等待時機多佔領幾個州。
“北方前年大旱,現在又極寒的天氣,怕是早就民不聊生了,可憐了那裡的百姓了。”唐文軍低低地回道。
如果再打仗,怕是這些百姓十之存一都難。
“所以我們要速戰速決,現在北部的探報已經十室九空,青壯年幾乎都被招進了軍營,那個人私底下去過江南收糧。”所以他們的心思,周敏之如何不懂。
不早些拿下,怕是北方就淪為無人之地,那才是真真正正的讓百姓心寒,那可是他們的故鄉啊。
“屬下明白,會抓緊練兵佈陣。”唐文軍覺得周敏之說得沒錯,與外敵勾聯的皇子早除早好,那種欺爹滅祖的玩意兒,早點嘎了才好。
唐文軍從唐寧那裡學來的新鮮詞彙,心裡感覺越來越順口了。
“所以你和刀十三最近就辛苦些,多練兵,現在多練,以後就少受傷,走吧,咱們去看看你妹妹給咱們準備的什麼好的?對了,你二弟真不打算從軍了?”周敏之覺得唐家老二陣法用得奇好,而且還獨創了些陣法是他都沒有見過的。
上了戰場的效果奇好。
特別是當初他們以弱勝強的那一場迷陣!簡直猶如神助。
唐文軍苦笑了下:“二弟喜歡的東西甚多,以前喜歡研究刑法,後來在逃難的途中喜歡研究陣法,現在他說要呆在工部才能造福更多的百姓,所以現在可能是想去工陪。”
周敏之點點頭,唐寧這些兄弟真是好樣的,他非常喜歡:“嗯。”多的也沒有多說,讓自己去拼搏去爭取去創造是對對方最基本的尊重。
相信唐文遠可以靠自己做到想做的那一步。
“走吧,前陣子大司農可是上摺子誇了你家妹子,她現在對於種棉花可是有些心得了沒有?她若真能把這些東西種出來,本王覺著,父皇賞她什麼都是她應該得到的。”就是父皇太窮了,每次賞東西都摳摳嗖嗖的。
到現在為止就給過一百兩的現銀。
作為皇帝的賞賜,周敏之實屬覺得好丟人,他爹雖然窮,也真沒窮得打賞人都沒銀子吧?這工部不是一直在給他賺銀子嗎?
不行,下回要提醒一下太子,不能再這樣摳嗖下去了。
他可是一國之君。
不再是那窮得揭不開鍋的蜀地之王了。
“那天聽大司農上摺子給我妹子請功,我就回來問過她,她說那東西哪是一下子就種出來不一樣的棉花吶,得慢慢改進種子。
今年收棉花的時候可能會有些收穫,但也有可能沒有,這個說不準,以前咱們家水稻還在荊州就有試驗過呢,
我妹說了,任何一個物種的淨化都需要時間,我也不懂這啥意思,但是我知道一口氣吃不成一個胖子,所以種植的事情需要慢慢來。
以前我妹研究糧食,現在研究棉花,這兩個不一樣的作物,總是得花時間去好好學習研究的,大司農那老頭就是抓到我妹就會和她討論種植各種作物的方式方法。
所以要問我棉花會不會有啥好的進展,我是真不知道,我妹也沒辦法保證,得看收成。”
唐寧早就打過招呼,知道大司農會去上摺子便有許多人會知道,她可不保證一定會有好的收成。
宗南國的這個棉花可與現代的差別有些大,這個種子的大小都有待增加,更別說棉株能開出幾朵花這個東西了。
她得好好觀察好觀,更新幾代種子才是。
但是光靠著一年一季的種,實在是慢,所以她一直有想在離京城最近的那兩個莊子建兩個暖棚,專門用於改良種子用。
工陪答應給她生產的玻璃到今天還沒有給她呢,她也沒辦法變出來暖棚啊。
想想,還是蜀地的氣候方便她改良種子。
周敏之聽唐文軍這麼一說,其實他也不懂,便也點了點頭:“你家那兩個小孩子呢?我今天都沒瞧到他倆,這一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