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系統就說過,百米短跑是一個綜合運動素質要求很高的專案。雖然郭子昭已經把“速度”屬性加到了69點。但是“體質”和“力量”才不過50點而已,剛剛達到二級運動員的標準。這些都會限制郭子昭的“速度”屬性的發揮。
更甚至郭子昭的“敏捷”、“耐力”和“精準”的屬性更差,還處於三級運動員水平的中下水平。這些屬性在前期的時候對“速度”的影響不是很大,所以可以不著急提升。但是到了後期,隨著對技術動作要求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屬性的重要性就明顯增加了。
“體質”是一切運動的基礎,這個就不必多說了。
透過提升“敏捷”屬性,可以進一步提高運動員的靈活性、柔韌性和反應性。從而提高運動員在跑步過程中的肢體的舒展程度和動作銜接的協調程度。這樣有助於減少不必要的動能損失,從而提升運動員的成績。
透過提升“精準”屬性,可以進一步加強運動員對核心肌群的控制能力,減少運動員在高速奔跑過程中身體的左右擺動、或上下起伏,從而保持運動員在高速奔跑過程中的平衡性。同時還可以提高技術動作的準確性和規範性,有助於減少不必要的動能損失,從而提升運動員向前的速度。
至於“力量”和“耐力”,這可是國內運動員和國外高水平運動員之間差距最大的地方了。
百米跑的前25到30米一般為加速跑階段,中間的50米為途中跑階段,到了最後的20米為衝刺階段。一般國內運動員的節奏是在前30米左右加速到最高速度,然後基本就是以這個速度一直衝到終點。如果運動員的耐力再差點的話,可能在最後衝刺階段還會出現一定的減速。
而國外的高水平運動員則可以在途中跑的後半段,進行第二次爆發,再次提速進行衝刺。這樣越跑越快,甚至到了衝線的時候還在加速。
所以在國際賽場上就可以常常看到這樣一幅畫面,在前30米國內的運動員和別人是並駕齊驅,到了途中跑前半段也就被拉開一到兩個身位,但到了後半段和衝刺階段則被一下子甩出了好幾米去。
這就是“力量”和“耐力”之間的差距,也是人種之間的差距。所以西方人斷定的說,黃種人是跑不進10秒以內的。就是依據黃種人在百米後程的爆發力和耐力不強的原因。當然,這種論斷在日後還是被中國選手蘇冰添,以9秒99的成績打破了,但那也是在近20年後了。
郭子昭目前的跑法,也是屬於典型的國內常見跑法。因為目前的力量和耐力還不能支援郭子昭進行第二次爆發提速。所以以後的道路還是任重道遠啊。
24日傍晚,蜀川省中學生代表團一行人登上了開往鄂省江城的列車,計劃於25日凌晨到達目的地。
江城是鄂省的省會,是內陸地區最大的海陸空交通樞紐,歷來有九省通衢的美稱。而鄂省人也是歷來彪悍,同時聰明好學、心思活泛,俗話也用“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來形容鄂省人。
一是說鄂省人聰明能幹,同時還有些狡黠。如同九頭鳥一樣忙碌且心思活躍,很難纏;二是說鄂省人陰險粗鄙,好窩裡鬥。如同九頭鳥一樣,雖然胃只有一個,卻九個鳥頭都來搶食。
不過郭子昭倒是對鄂省人的感官不錯,畢竟有一部分蜀川人的祖籍也是鄂省的。當年的“湖廣填蜀川”的典故還是流傳很廣泛的。
25日一早準時到達江城後,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代表團很順利的完成了報道和住宿的安排。下午主要是進行場地的熟悉和自身的調節休息。
郭子昭也隨大流的去參觀了一下明天的比賽場地,然後回賓館養精蓄銳了。
第二天在一陣傳統的開閉幕式結束之後,第六屆全國中學生運動會正式開始。來自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運動員參加了田徑、籃球、足球和排球4個專案的比賽。
郭子昭還是參加了100米短跑和110米欄兩個專案,分在男子乙組預賽第二組。按照賽程,還是上午100米預賽,下午110米預賽。明天半決賽,後天決賽,賽程安排還是挺輕鬆了。
參加男子百米的另一位隊員,郭子昭還有點印象,好像是上次省中學生運動會的亞軍,可110米欄的隊員就沒什麼印象了。這次比賽,郭子昭的老對手李小勇據說已經高三畢業了,所以就沒有參加。
另外,上次參加省青年運動會的110米欄冠軍李傑同志,據說也被洪副主任挖走了。難怪以後沒聽說過這個名字,看來是選擇錯誤、遇人不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