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鬼叫什麼啊?”系統也是神神叨叨的說話了,“所以嘛,這才要你學會在賽前仔細分析各位對手情況,分析在比賽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嘛。比如:那些對手的實力如何?哪些是自己適合跟隨的物件?他們最擅長的加速階段在什麼地方?還有在跑道的那些位置適合使用這個技能?還要在比賽中時刻觀察臨近對手的情況。這些都是學問啊……好好學著點吧。”
我去……
郭子昭一聽差點吐血了。就為了這麼一個技能,老子還要去琢磨這麼些東西啊?咱活得簡單點好不好啊,就自己埋著頭跑好不好啊,我不用這個技能了不行啊……
“你當然可以不用啊?不過就算是你不用,你也得學會在比賽中隨時觀察臨近對手的情況。這也是為了避免因為對手意外犯規,而傷到自己的一種自我保護意識。這是所有跑彎道專案的選手都要有的警惕心。還有啊,這個技能也不是每次都有機會用上的,也得分天時、地利。要是關鍵的時候用上了,就可能佔很大的便宜哦。”
好吧,郭子昭也是醉了,看來自己考慮的還不夠全面啊。這個技能還是留著慢慢實踐吧。
……
最終,在上午的400米決賽上,郭子昭也是沒敢用上這個比較坑爹的技能。在最後的成績上,正如郭子昭所預判的那樣,在對手們強大的壓制下,郭子昭勉強也算是正常發揮了,以45秒20的成績僅僅取得了一枚銅牌。
雖然在獎項上有所遺憾,不過郭子昭透過這次比賽還是感覺有所收穫的。在這次的400米決賽中,郭子昭也是有意識的用餘光觀察了一下,臨近跑道選手的發揮情況。在比賽結束後,回來又仔細看了看老爸用DV所錄製的比賽場景,這麼兩相一對比,郭子昭也是漸漸琢磨出了幾分味道來了。
嘖嘖嘖,原來是這麼回事啊,也沒有以前自己想的那麼複雜嘛!系統大大在賽前盡是在嚇唬我……哼哼。
。。。。。。
400米短跑的跑法,在歷史上經歷過幾個發展階段。最早的時候,大家都沒有太多的經驗,都是憑藉一口氣全力猛衝到底,這樣的成績當然也不會太好;但是到了7、80年代,大家對400米的跑法進行了一定的研究。當時主要流行的跑法是,在前300米保持基本相同的節奏來跑,這樣可以節省不少的體力,等到了最後的100米左右再全力進行衝刺;而進入90年代後,各種跑法的研究也都層出不窮了。不過目前主要流行的跑法有三種:
第一種跑法,是前200米只用出9成的實力勻速來跑,到了最後的200米左右開始全力衝刺。邁克爾.約翰遜在90年代初期和中期,就是採用了這種跑法征服了世界。而目前,這也是在歐美運動員中最流行的跑法。
第二種跑法,首先也是在前100米的彎道用9成實力勻速跑,但是在彎道結束進入第二個100米的直道的時候,就開始慢慢逐步的提速了。這樣等到了最後150米的時候,基本上就加到了最快速度,然後再開始全力衝刺。這也可以算是第一種跑法的升級版了。邁克爾.約翰遜在90年代後期,隨著實力的增長,就逐漸開始改成了這種跑法。但是,這種跑法對運動員的耐力和體力的要求更高。目前有些運動員也採用了這樣的跑法,但是因為體力不足,在最後的50米左右速度就慢了下來,只是靠著慣性在衝刺了。
第三種跑法則是在彎道的時候調整蓄力,在直道的時候全力衝刺的跑法。也就是前100米的彎道跑出個9成的實力,到了100米的直道後再逐漸全力衝刺,等到第二個彎道再減慢速度調整一下,最後的100米再繼續全力衝刺。亞洲的運動員因為耐力和體力要相對差一點,所以採用這種跑法的相對要多一些。
不過,不管是哪一種跑法,在最開始的100米彎道的時候,大家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就是都用出9成的實力來跑,等穩定了節奏之後,在進入了第一個100米的直道,才會開始出現了各種不同的跑法。
……
而目前郭子昭400米的跑法則是接近第一種跑法,和他自己跑200米的情況差不多。是在進入第二個彎道一段距離之後,開啟彎道衝刺的技能,在差不多技能結束時正好能進入直道,再啟用直道的衝刺技能全力衝刺。
當然,這兩個衝刺技能加起來也就是能持續個14s,肯定是不夠郭子昭覆蓋完這最後的200米的。如果郭子昭想要使用“跟隨技能”的話,就涉及到這個技能在啥時候使用最合適了。當然在最後的幾十米衝刺時選擇使用“跟隨技能”,就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