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應該從1984年5月說起為好。 1984年5月剛過完五一節,丹洲市技工學校首屆機械班進入了實習階段。因為是首屆,並且僅有46名畢業生,導致市內幾家大型機械企業領導們開始忙碌起來,都想能多爭取幾個名額來充實自己企業的技術力量,以達到提高工人技術素質之目的。 最終,丹洲市江源機械廠,以剛確定為省重點機械企業和廠內技術工人短缺為由,一口氣拿下20個名額。忙碌最熱乎的儀器廠和紡織機械配件廠,卻被告知要等到明年才有分配;望穿欲眼的電機廠和軸承廠,只各分配6個名額。所以,這些爭取得少,尤其是沒有爭取到名額的企業領導們,都私下裡抱怨市機電局戴局長“私心”太重,只顧孃家。因為,戴局長以前是江源機械廠一名技術員。 由於江源機械廠是主要分配企業,丹洲市技工學校決定:本屆機械班畢業生,全部在江源機械廠實習和畢業操作考試。實習期為兩個月,七月八日技能考試。 品學兼優的戴志成,被分配在精加工車間實習。同來的還有周大勇、丁曉華、劉文濤和班花肖莉。 喜滋滋的精加工車間主任伍家柱,站在車間門前,看到分配到來實習的五個朝氣蓬勃年青人,心情激動萬分地領著他們走進車間,並叫停生產,向車間工人們逐一做了介紹,讓大家鼓掌歡迎。 戴志成隨眼一望車間內所有裝置,乖乖的,多數機床都是北京、上海、瀋陽、齊齊哈爾和大連生產,並且都有七八成以上新,這無疑讓他驚喜連連。因為,這些都是當時機械行業很有知名度的機床品牌。 伍主任在車間正式向五位年輕人介紹情況:精加工車間是整個江源機械廠技術核心車間,迫切需要有知識、有文化、有技術的青工加入。目前車間急需兩名車工,兩名磨工,一名銑工和一名刨工,他提醒以上四個工種,他們五人可以商量選擇。他早已恨不得將這五位具備專業理論與技術的技校學生,能直接分配在車間就好。 聽完伍主任的介紹,班花肖莉馬上舉手說想去磨工崗位,丁曉華也舉手表明想去磨工崗位。 伍主任見狀皺了一下眉頭,再看向旁邊的戴志成和劉文濤說:“我建議你們倆去車工崗位。你們看,車間這十臺車床,前兩臺還無人操作,李師傅明年底就要辦理退休,車工崗位急需補充人員。周大勇同學就先去銑工班吧!” 戴志成聽伍主任說完,拉上劉文濤和周大勇的手就說:“請伍主任放心,我們堅決服從車間領導安排!” 伍主任非常滿意地打量他們,雙手拍打戴志成和劉文濤的肩激動說:“好樣的!小夥子,希望你們能好好實習,認真工作,早一點加入我們,早一點成為我們車間技術骨幹力量,早一點為我們廠的大發展做出貢獻。” “是,保證完成任務!”五位年青人,立即用軍人口吻堅定而風趣地回答。 整個車間的生產工人,看著這幾個充滿活力與朝氣的年青人,一個個都流露出喜愛的目光。伍主任也不知是什麼原因?總是愛多看英俊高大的戴志成幾眼,像早就認識和喜歡他一般。 隨後,他開始向這五位年青人介紹和分配實習師傅。周大勇分配在刨工王師傅和銑工葉師傅處,熟悉刨床和銑床操作;劉文濤分配在車工李師傅處實習;丁曉華分配在磨工向師傅處實習;戴志成則是分配給一位瘦高傲冷,並且還有點拽的劉三毛師傅實習。 伍主任特別介紹車工劉三毛師傅,說他是精加工車間技術響噹噹的人物。去年參加過全市三年一度的機械行業大比武,並榮獲第三名,為江源機械廠爭得了榮譽。伍主任的讚揚,讓這位有點冷傲的劉三毛師傅,有些不好意思地點頭示意。戴志成隨後就站在他身旁,恭維且認真地看著他操作,這也開始了與劉三毛師傅一生的師徒之情。 戴志成毫不在乎師傅劉三毛的傲冷。早在前兩次實習時,他就明顯感覺出,大工廠那些有技術的老工人都會有些不同的個性,他只要求自己虛心請教就行了。前兩次實習時,機床廠和軸承廠的幾位師傅,開始時不也是對他由冷到熱嗎?最後還不是把各自的看家本領都傳授給了他。 最後,伍主任把班花肖麗帶到外圓磨床處,並特別向她介紹磨工江秋月,她是江源機械廠最優秀的磨工。無論是外圓還是平面磨技術,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也是江源機械廠唯—連續三年的先進生產者,希望肖麗好好學習,並向江秋月同志看齊。 江秋月停車脫下手套,熱情拉著肖麗的手彼此熟悉起來。看上去二十五歲左右,身材高挑的江秋月,全身都是一套藍色洗得泛白的工作服。齊耳根的短髮烏黑柔亮、自然內卷,腳穿一雙黑色工作皮鞋很是樸實大方。當無意間與戴志成四目相遇時,她的微笑與美麗讓戴志成如沐春陽,心升暖意。 微笑與肖莉交談的江秋月,露出整齊潔白的牙,煥發出誘人的光澤。一覽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