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原自然是一口答應:“我們在李家村的時候,試驗過用稻草,小麥秸稈做紙張,但是做出來的紙張,比不上宣紙,但是又比我們上廁所用的那些紙張要好一點,以前我們還覺得那些紙張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現在看來,給乾孃用來做報紙,剛好。” 李安安很滿意:“那就太好了,也不一定要回李家村,你可以就近成立一個這樣的草紙作坊,哪怕賣不出去,專門給咱們的報紙提供紙張也可以。” “沒問題,我明天就去辦,把這附近的稻草收購過來,保證完成任務。”冬原聲音都帶著興奮,感覺又在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了。 小四卻看著雕刻的木板有些恍惚:“這要是雕刻錯了一個字,那豈不是就整個板子都報廢了嗎?” 李安安很滿意的看著自己兒子:“你考慮的很全面,那你有沒有什麼辦法解決呢?” 小四皺著眉頭,旁邊的夏老頭卻開口:“少爺,我不會出錯了的。” 小四笑了:“夏師傅,不是我在懷疑你,而是這個板子除了容易出錯,一個板子只能用一次,我也覺得是很大的弊端,要是弄有一個可以反覆使用的就好了。” 李安安不說話,只是坐在那裡看著小四,華夏的歷史上,木板印刷到活字印刷也用了不少年,而現在所在的這個時代,書籍之所以貴,讀書人之所以高貴,就是因為這個時代的書本都很貴重,主要就是成本太高。 紙的成本高,抄書的成本也高,自然想買一本書就需要好幾兩銀子的價格,光是一本書的價格,就足以讓很多人家讀不起書,可是若是紙張可以便宜一些,書本可以便宜一些,那就有更多的人可以讀書。 李安安就看著小四拿著木板在那裡嘀咕:“要是能把這些字都一個個的單獨弄出來,每次要用的時候,再排列起來,那豈不是更好了。” 李安安差點要笑出聲了,不愧是自己兒子,就是聰明呀。 “娘,你說咱們能不能別用木頭了,用石頭,用石頭把字單獨的刻在一個小石頭上,然後每次需要使用的時候就拿出來用,用完了還可以繼續清洗回收。這樣豈不是更好?” 小四說我轉頭去看夏師傅,問道:“夏師傅,要是把這麼小的字刻在石頭上,您能做到嗎?” 夏師傅點頭:“麻煩是麻煩了點,但是按照少爺說的辦法,刻在石頭上的字可以反覆使用,那是一勞永逸的事情。” 李安安是沒想到,自兒子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活字印刷的推廣者,心裡那叫一個美:“既然你想到了,那就去做呀,就按照你說的,但是你可以每個字多刻一些,然後按照字的讀法分裂起來,每次用的時候找到,用完了放回去,這才方便。” 三喜卻是有些疑惑:“乾孃,咱們的報紙,到底要寫一些什麼東西,就只是寫尋人啟事嗎?那沒人會看的。” “問的好,今天一份尋人啟事,你肯定是不會去看,但是如果有一個很好聽的故事,就好比我給你們講過的白蛇傳的故事,在報紙上,你會不會去買來看一看?”李安安笑著問三喜。 三喜點頭:“當然了,乾孃,你今天忙,都沒和我們說白蛇傳的後面情節,白素貞到底有沒有被救出來呀?” 李安安笑了笑:“我現在不說了,我要你自己去報紙上看,你願意花5文錢,去買一份報紙嗎?” “那我當然願意啦,去茶館聽書一場還要十文錢呢。”三喜點頭如搗蒜。 李安安笑到:“還不止呢,若是這報紙上,有天氣預報,你只要買來報紙,就可以看到明天,甚至未來一個星期的天氣情況,你會買嗎?” 秋意點頭:“不管是種地的莊稼人,還是要出海打漁的漁夫,都是要看天氣來幹活了,要是又能預測天氣的,自然是厲害的。” “還不止呢,比如你今天想找一份工作,剛好咱們的報紙上面,寫了哪裡有招人的作坊和館子,你會不會花錢買上一份?” “會呀,那我肯定會去買的。” 李安安把後世報紙的內容,拿出來告訴了幾個孩子,孩子們聽得是一愣一愣的,大家都覺得成立一個報紙是利益太大了,當場所有人都忙碌了起來,冬原和秋意去準備紙張的問題,小四要準黑雕刻的問題。 而李安安卻是帶著三喜去了衙門,找到了海威縣的縣令,亮出了自己的身份後,李安安得到了海威縣縣令的親自接待,畢竟李安安可是正五品,縣令也只不過是七品而已。 海威縣的縣令姓韓,叫韓千里。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者,身高高大,看上去絕對有一米八的身高,體型魁梧,不像是讀書人,更像是當兵的,臉龐因為常年累月的在海邊居住,黑溜溜的一張臉。 說話的時候聲如洪鐘:“哈哈哈,李宜人大駕光臨,韓某有失遠迎,有失遠迎呀!” 李安安笑道:“韓大人不必客氣。” 李安安來之前,找人專門打聽過這個韓大人,這位韓大人在當地的口風呈現兩極化,有的人說他剛正不阿,也有的人說他認死理,不變通。聽說當年這位韓大人,連自己的小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