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一座小院子裡,這是一個典型的江南小院子,正門進去是一個小院子,被人種了一棵梅花,地上還可以看到一些開敗掉的菊花。院子裡有一個石桌,然後就別無他物。
正對著院子是三間大瓦房,青磚白牆,雖然不是很氣派,但是卻處處透著文雅。
李大江帶著兩個孫子來到這裡,已經一年多了,今年甚至要在這裡過第一個年,這一年,兩個孩子的變化,是李大江最欣慰的,兩個孩子都被李大江給改了名字,老大現在叫李誠,老二叫李諾。
李大江希望這兩個孩子以後能城市授信,一諾千金。
兩個孩子都在這附近的一個學院裡讀書,前不久剛放假,先生還誇了兩個孩子,說這兩個孩子現在在學院裡,聽話懂事,學習成績也進步了不錯,未來只要肯刻苦學習,一定能學業有成。
李大江對這一切萬分感激,雖然背井離鄉的來到這裡,但是李大江知道了,至少自己的孫子,不會再養成兒子那樣的人了。
孩子們還小,也許再過幾年,就能徹底的忘記一切了。
李大江在這裡,孩子們的束脩,和住的房子,都是李大海幫著安排的,畢竟若是靠李大江自己的話,是做不到這一切的。
李大江人到晚年,才發現自己一切錯的一塌糊塗,所以現在的李大江,只希望能好好的帶著兩個孩子,有一天呢我那個把這兩個孩子養大成人,也算是自己這一脈有個傳人。
雖然背井離鄉了,但是李家現在富有,對李大江也很是大方,這李大江所在的地方就有君子樓,君子樓在這邊的掌櫃,也是李安安的乾女兒之一,得了李大海的命令,每個月固定的會送錢和米糧過來。
眼瞅著就要過年了,李大江也準備了不少的年貨,就等著和兩個孫子一起在這裡過第一個新年,可惜還沒等到過年,君子樓的掌櫃,名叫書萍的小姑娘,就親自的送了一個人過來。
“你說什麼,這是我娘?”李大江不敢相信眼前這個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居然是自己那個刻薄了一輩子的老孃,書萍很淡定:“二爺爺,太奶奶是中了毒,這種毒會讓人忘記以前的一切,還會改了容貌,所以現在太奶奶什麼都不記得了,但是她在李家村做了太多的壞事,大爺爺就覺得她不適合再留在李家村了。所以就送過來,麻煩二爺爺幫忙照顧了。”
李大江點頭:“這是我應該的。你剛才說,寶根也中了這個毒?”
書萍點頭:“是的,家裡傳過來的訊息,李寶根也中了這個毒,被二奶奶帶走了,至於帶去了哪裡,沒人知道了。”
李大江眼睛劃過一行清淚:“這個家,到底是散了,算了,算了,這樣也好。”
書萍沒有多說,她今天過來,就是把張婆子給李大江送過來,又給李大江帶來了一些年貨,和一些銀子,然後就走了。
李大江看著在院子裡東看看,西看看的老太婆,實在想不到這是自己的娘,不過李大江走過去,看見了老太太手腕上的一顆痣,就知道這卻是是自己的娘。她現在什麼都不記得了, 也是好事。
午飯的時候,李大江給兩個孩子介紹了他們的太奶奶,兩個孩子年紀都不大,雖然感覺這老太太和她們印象裡的太奶奶,但是爺爺是不會騙自己的。
李大江安頓好了張婆子,指著她們住的小院子給張婆子看:“娘,你看,這裡是院子,等過了年,您可以種菜,還可以養幾隻雞。”
張婆子笑得合不攏嘴,自己高興的在院子裡走來走去。
李大江看著張婆子的背影,無奈的搖頭,兒媳婦改嫁了,孫女死了,兒子被老婆子帶走了,自己帶著老孃和孫子們在這裡,這個家算是徹底的散了,可是這是李大江能想到的最好的結局了。
李大江就帶著老孃和孫子住在這裡,七年後,張婆子壽終正寢了,李大江也帶著孩子們離開了,至於去了哪裡,李大江沒說,只是找人告訴了李大海,他的兩個孫子現在都有出息了,可以養活他這個老頭子了,再也不用靠李大海的支願了。
那是李大海最後一次得到李大江的訊息,後來一直到去世,都再也沒聽過任何的關於李大江的訊息。
不過十年後,李安安倒是聽過,在南方的一個小縣城裡,有一個叫做李諾的縣令,他的師爺就是他的親哥哥,兩個人在當地安家落戶,雖然官做的不是很大,但是口碑很好,只是沒人知道他們是從哪裡來的,他們的爺爺去世後,就更沒人知道,他們是從哪裡來的了。
但是這一切都是後話了。
李安安看著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