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森和李珍珍的日子實現了時間自由,當然兩個人都沒有了固定的工資,只是不用朝九晚五的上下班了。幾個月後在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唐山市發生了7.8級大地震。黑暗中曹景森和李珍珍穿好衣服抱著小的拉著大的從搖晃著的房子裡跑出來,隨著狼狽的人群往前走,隊伍的前面有人打著手電大聲喊著,大家要加快速度,我們要往高處走,地上在往外返沙,一會兒萬一地震引發海嘯,大家就更危險了。再堅持一下,前面不遠就有生產隊的人們墊起的房基地。地基很高,我們上地基會比在下邊安全很多。 隊伍裡邊,曹景森和李珍珍一家算是很好的,最起碼都穿戴整齊的。隊伍裡大多數人家都很狼狽,有男女穿錯衣服的,有根本沒穿衣服的,有將枕頭當成孩子抱出來撕心裂肺的哭喊著回去找孩子的。大地的晃動逐漸的變小,突然前面打著手電的人又高喊起來:大家注意,地上裂開了大縫,走路一定要小心,將孩子們看緊,千萬別掉到地縫裡去。看前面就是房子的地基,馬上就到了。 大家終於到了地基上,凌晨四點多鐘,海風很涼,大家哆嗦著相擁著蹲在空曠的地基上。前面領路的人又大聲喊起來:氣溫太低,這樣下去,大家會生病。各家的男人們跟我回去一趟,趁著現在餘震小些,到家裡拿些厚些的衣服,找不到的話拿幾床被褥也行,有吃的也拿些出來,動作要快,咱們場部的住宅現在還沒有倒塌的,再來大的餘震就危險了。我們一定要快快快!曹景森毫不猶豫的站出去跟在領隊人的後邊,各家的男人也紛紛跟上,在家屬們焦急的等待中,一行人終於回來了。曹二民眼尖的看到走在前面的曹景森,大聲喊著:媽媽!爸爸回來了。李珍珍抬頭看到曹景森背上揹著一個用塑膠布包裹著的大大的行李捲,手中端著家裡一個帶著蓋子的大號鋁鍋。一個手臂上還挎著一個大包袱,另一個手臂上挎著一個大籃子。後面的人們手中也都是抱著的夾著的。 各家男人都冒險從家裡拿回來防寒的東西,大家不再相擁在一起,紛紛在房基地上佔領了自家的地盤。有相熟的,交好的人家都互相挨著。甚至有個別的人家在用木棍和塑膠布支起帳篷。曹景森先開啟包袱,將裡面的衣服遞給李珍珍:快穿上厚點的衣服。又遞給曹一民和曹二民,讓他們自己穿。先幫曹新貴穿好,又幫曹新榮穿好。再抬頭時看到周圍只剩下老鄭家,老桑家,領著大家走到這裡的劉東川家,老鄭家的兩個兒子都在部隊,家裡就剩兩個十六七歲的女兒。老桑家兩個兒子在外地,就剩老兩口和大兒子一家。昨天兒媳帶著兒子回孃家了。曹景森用破床單擋著將鋁鍋的蓋子揭開了一個縫,讓李珍珍看了鍋裡的東西小聲說:一會兒,我和劉東川商量商量一起搭個棚,你和孩子們吃點東西墊墊肚子。不知道還要在外邊多久,揹著點人,注意安全。李珍珍點點頭,幾個孩子也懂事的默默點頭。 曹景森找到劉東川笑著說:東川哥,你光顧忙著安頓大家了,把自己家撇下了。現在就剩咱們幾家了,老鄭家和老桑家都是軍屬,人家兒子在外保家衛國,咱們就幫幫吧,咱四家合著就地搭個棚子怎麼樣。劉東川豎起大拇指笑著說:大曹兒好樣的,行!別的人家安頓的差不多了,咱和家裡人說一聲,農場領導說了現在是特殊時期,塑膠布去塑膠廠拿,草墊子去榻榻米墊場拿,木棍去最近的一隊,只要不是販賣不犯法。先把大家安頓好等待救援。兩人和家人說了之後,老桑的大兒子也跟著一起去搬東西。老鄭和老桑也加入了。很快幾人就搬來了幾張草墊鋪在地上,圍繞著草墊支起木棍,用塑膠布將上面和其他三面圍起來,只有一面留了出口掛了草簾子。 幾家人進入棚子後,劉東川就說:以後咱們幾家就組成一個抗震大家庭了,我建議婦女和孩子們在裡面,咱們男人在外邊,夜裡我們男人輪留守夜,睡覺時男女中間拉個布簾子怎麼樣?大人們都說好,孩子們當然都跟著家長的意見走。劉東川有一個二十歲的兒子和一個十八歲的兒子,劉嫂子是場部醫院的醫生。只有曹景森家孩子多又小。老鄭家把家裡的一大包餅乾拿出來讓兩個閨女給大家發,大人小孩都是每人一塊兒,那個年代的大餅乾每塊比小孩子的手掌還要大。鄭大嫂笑著說:謝謝大家能在困難時帶上我們,給大家添麻煩了。劉東川和曹景森都表示鄰里鄰居的互相幫助是應該的。桑大媽讓大兒子每人手裡都塞了了個煮熟的河蟹。桑大媽說:昨晚老大照了許多河蟹,本來還發愁吃不完,大家都幫著吃一吃。老大也笑著說:鄭叔,劉叔,曹叔,讓孩子們敞開吃,等餘震停了後我再去捉,河溝邊上密密麻麻的,好多呢。李珍珍也讓曹景森給每家送了兩個煮熟的雞蛋。劉嫂子拿出一小布袋子炒熟的花生分給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