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森第一個報名遷移到新場部,緊跟著又有三家一起報了名,那三家都是機務隊的同事。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明媚日子,四家在同一天搬了家。原來住的房子不讓動,每家的傢什都很簡單,單位派出了一輛最好的車為大家搬家用。這輛銀灰色的130跑了四趟,四家就到了茫茫荒野中的一棟孤零零的紅磚瓦房裡。前後左右都是荒地,這棟紅磚瓦房在荒野中很是顯眼。刷著墨綠色油漆的木門木窗。窗戶上的玻璃擦的很乾淨。進門是一個小隔間,隔間裡邊是一個小臥室,外邊連著裡邊的主臥牆是一個灶臺。灶臺邊並排有一個小鐵爐子。裡邊在燃著煤火,屋子裡被烘的很暖和。 全家動手,將搬過來的各種東西歸位,現在的家中只有兩個臥室,曹一民和曹二民住在隔間的小臥室,曹新榮和曹新貴只能和爸爸媽媽住一起了。因為換了這麼一個荒涼的新環境,李珍珍心中是忐忑的。等孩子們都睡下後,她有些落寞的對著曹景森說:孩子爸!以後我又沒工資了,家裡全靠你了,你身上的擔子又重了,哎!曹景森拉著李珍珍的手說:孩子媽!我早就不想讓你在塑膠廠幹了,大家都說長時間在那裡邊,對身體有傷害,現在日子是緊一些,將來會好的。你看,這裡咱們房子的周圍都是荒地,咱又挨著大水庫,水庫邊上的蘆葦那麼多,我每天去割一些,咱們燒柴不用花錢買。過幾天我先去割點高杆蘆葦,將院子弄好後,我再做些土坯,在院子裡蓋個兩間的小廂房。孩子們就又有自己的房間了。你暫時在家給孩子做做飯也不賴,放心!養家的事有我。李珍珍扎進曹景森懷裡,感覺在這個男人懷抱裡特別的踏實。 接下來,曹景森每天早出晚歸,將一大捆一大捆的蘆葦揹回來,很快籬笆院子就圍了起來。和單位領導申請買了些磚頭,自己做了些土坯,在水庫邊的荒地中砍了些枯木。自己動手編了幾張蘆葦簾子。東西都備齊之後,李珍珍喊了二哥李誌慶和三哥李志發,李誌慶還帶了三個兒子過來,幾人一天就將兩個房間的小廂房建好。順便給搭好了火炕和灶臺。中午,李珍珍燉了一大鍋蘿蔔絲燉小魚乾兒,玉米麵貼餅子。李誌慶和李志髮帶著孩子們吃的酣暢淋漓,下午幹完活兒,說啥也不吃晚飯張羅著回去。新場部離李珍珍的孃家更近。幾個人是走路來的,李珍珍沒有硬留著大家吃晚飯。給每家拿了一小布袋子魚乾回去。 廂房建好後,曹一民和曹二民住進了廂房,曹新榮和曹新貴住進了小隔間。院子裡除了一條磚頭砌成的小路和柴垛外,其餘的都被曹景森夫婦開墾出來。曹景森還買了一捆廢鐵線,自己編織成一個比原來的雞籠大許多的籠子放在進門口的一個角落。李珍珍回孃家抓了二十個小雞崽,原來的籠子裡還有五個正在下蛋的母雞。孩子們看到家裡的一大群小雞都笑的見牙不見眼。每天寫完作業就去荒野裡挖野菜,捉蟲子,忙的不亦樂乎。小雞在一家人的精心飼養下茁壯成長。幾個月後陸陸續續都下了蛋。最後每天都能撿到二十多個雞蛋。家中每天早上都吃上了雞蛋,雞蛋還剩餘好多。 李珍珍的孃家坨里鎮每隔五天有一個集市,曹景森在集日那天就早早起床做好早飯。吃完早飯孩子們上學,曹景森上班,李珍珍就挎著裝滿雞蛋的籃子走路去集市上賣雞蛋。籃子裡一層乾草一層雞蛋,也不用拿稱,二分錢一個,李珍珍家的雞長期能吃上孩子們捉的蟲子下的蛋個子都很大。每次都能早早的賣完。再從集市上為老孃買兩塊肉餅或花五角錢買三兩餃子順路送過去後腳步匆匆回家做午飯。如果運氣好,半路能搭個順風車到家就會早些。當然有時是牛車,有時是馬車,有時是小四輪拖拉機,最幸運的時候是遇上機務隊的130就更快了。 慢慢的自家房子周圍又建起了一棟棟的紅磚瓦房。曹景森下班對李珍珍說:新場部辦公室已經建好了,大批人都要搬過來啦。說是要成立一個小學,一,二,三,四,五年級都在一個大教室,叫複式班,只來一個老師。新榮和新貴以後可以在家門口上學了,中學也很快就能建起來。 曹新榮和曹新貴第一天去複試班上課感覺很新奇。五個年級在一個簡陋的教室,一共有八個學生。除了曹新榮和曹新貴,剩下的都是男生。因為最早搬過來的八家就只有曹景森家有兩個閨女。其他幾家都是男孩子。上邊派來的老師姓趙,是一個臉上已經有了皺紋的中年婦女。趙老師很有教學經驗,先給五年級的講課,講完讓五年級的寫作業。再給四年級的講,然後三年級,二年級,最後一年級。幾天後趙老師指定了曹新榮為班長。在每天的最後一節課,趙老師就會把自己的手錶戴在曹新榮的胳膊上,指著11點的位置說:新榮,老師頭有些痛要早些回去歇會兒。你看著同學們做作業,維護好秩序,指標到這個線時,你就